4月5日,本报刊登了题为《期盼有生之年找到烈士亲人》新闻报道。文章讲述的是唐山市滦县西赵庄子村的赵凤池、赵永兰一家三代为两名牺牲在当地的抗日小战士守墓70年的感人事迹。如今,当年亲眼见证两名战士牺牲的赵永兰老人年事已高,其最大心愿是在有生之年为两位小烈士找到亲人。近日,本报记者通过与《长沙晚报》记者联手行动,终于找到了两名小烈士中的湖南籍烈士“胡长雪”的亲人。
长沙全城寻觅胡长雪亲人
为了帮助赵永兰老人实现心愿,4月10日,本报记者与《长沙晚报》取得了联系。该报热线新闻记者迅速作出反应,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查阅了去年由长沙市民政局编写的《长沙烈士英名录》。该书记录了从1911年至2006年共18523名为国捐躯的烈士姓名,然而里面并没有胡长雪的名字。
“也许是当时情况特殊,小战士又牺牲在外地,可能因没有掌握情况而未能入编。”长沙市民政局的有关负责人分析说。
随后,《长沙晚报》以较大篇幅对赵永兰一家接力守墓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并呼吁市民积极提供线索,共同为守墓70年的赵家了却一个心愿,为长眠他乡的湘籍抗日小战士胡长雪找到亲人找到家。
“胡长雪”可能是永州人?
《长沙晚报》的这一报道立刻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4月16日,一名永州读者主动与该报取得联系,称烈士“胡长雪”可能就是他的爷爷胡长学。
据这位叫胡志方的读者介绍,他家住在永州市双牌县理家坪乡,爷爷名叫胡长学,与胡长雪只有一字之差且谐音。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的爷爷加入革命队伍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爷爷17岁那年成家,并生下我的父亲,随后参加部队并与家人失去了联系。”胡志方说,如果他的爷爷于1939年牺牲,那么刚好是20岁,与报道中的烈士情况基本相符。至于名字方面的差别,也不排除是爷爷参加革命后改名了。
与此同时,为湘籍烈士寻找家人一事也得到了湖南省民政厅烈编办的大力支持。经烈编办工作人员查找,发现由于当时的特殊背景,再加上战争年代烈士登记不齐,所以暂没有找到有关胡长雪的信息。为此,湖南省民政厅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在永州等地进行了广泛查找,以确定更为准确的信息。
“胡长雪”就是胡长学
为确认胡长学是否就是后来牺牲在唐山的胡长雪,本报记者再次找到赵家求证。赵永兰表示,最初,胡长雪的名字确实是叫胡长学,前些年他们也曾以胡长学的名字寻找过,但一直没能找到。后来,他们考虑到可能是名字有误,所以就改用胡长雪的名字继续寻找。
此消息反馈到永州后,胡志方和家人都十分激动,连连感谢本报帮他们找到了亲人。胡志方说:“现在已能证明‘胡长雪’就是我的祖父胡长学。近期,我们一家人想赶赴唐山拜祭先人。”
而滦县的赵永兰老人获悉烈士家人将来扫墓时,也高兴得连连抹泪,老人让小战士魂归故里的心愿即将得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