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记录了侵华日军在中国暴行的“逃难日记”近日在南京民间抗战史料馆展出。专家表示,这本日记是日军侵华的历史铁证。
据了解,这本1万多字的日记是由当时在南京市滨江初小担任老师的周廉臣所记,尽管日记的纸张早已泛黄,但上面的蝇头小楷依然清晰可鉴。
根据日记所载,1937年11月15日,周廉臣在南京市滨江初小上完了最后一课,便开始了自己的逃难生涯。由于当时汽车交通已中断5日,他只能从南京步行出发,经淳化、句容等地,逃往汉口。
日记详细叙述了他沿途所见的萧条景象。如“过雨花台,觉防御工事进行迟缓。十二时到赛虹桥,至滨江校内一观,所有心血结晶布置付之一炬。经中华东门仅有半扉可通行人,并拉夫作工。”“市内交通除少数军用汽车及少数军用人力车外,别无所有。市民个个面带愁色。沿城一带各户已满驻军队,少数小店铺仍继续营业。大有朝不保夕之慨”……
1937年12月11日,逃难到江西的周廉臣在报上看到一则消息:“敌寇已由湖熟淳化镇、高桥山入侵南京,光华通济山外占领空军总站。”他写道:“料大势已去。南京恐将不保矣。另悉南昌时遭敌机空袭,死伤相继。惨哉!”12月13日,周廉臣感慨:“目睹我锦缎山河行将被倭寇铁骑横逞,可慨也夫。”
除记日记外,周廉臣还从报上摘抄的新闻、抗日歌曲、抗日漫画等,附于日记之后。如“中央社香港二十二日南京讯:南京被日军占领迄今已达三十九日,但仍有许多地方大火尚在焚烧中。恐怖之时期仍未度过,所有商业区均成废墟。除野犬纷出觅食外,绝无人迹……”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连红表示,日记不但记录了当时日军侵华的种种暴行,同时也融入了一个亡国之人当时的悲愤、绝望之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