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逝世以后,中央办公厅动员所有和他有信件来往的人,要把信收回到中央办公厅去。我母亲、我姐姐的那些信都被收去了,最多留个照片。但我把这封信留下来了,没有交。

陈文新与毛泽东合影
世界上第四个根瘤菌属,是由中国学者发现的,当时被命名为“中华根瘤菌”。它的发现者就是陈文新,土壤微生物及细菌分类学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根瘤菌是一类共生固氮细菌的总称,这类细菌在许多豆科植物的根或茎上形成根瘤并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供植物营养,这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微生物能够为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其所需的80%的氮,并在极大程度上改良土壤结构。
陈文新是烈士的女儿,父亲是毛泽东当年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的同窗挚友,后随毛泽东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又随周恩来参加南昌起义。大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1930年2月被反动派杀害。当时,陈文新只有3岁,大姐12岁,二姐8岁。
毛泽东叫我母亲为大姐我们管毛泽东叫舅舅
当时毛泽东在一师附小当主事,我父亲就在那儿教小学。那时有四个教员,而且都带着家属,在长沙租了一套房子。这四家住在一起,毛泽东,我们家,还有两个老师。当时毛泽东就提议:我们要成立革命大家庭,把这四家都组织到一起,一起做饭,一起吃饭。我母亲负责伙食,她请了一个工人来做饭、买菜。因为我母亲也姓毛,结果毛泽东就叫我母亲为大姐,我姐姐们就管毛泽东叫舅舅,关系亲如一家。毛泽东周末出去调查,一早吃完饭就走,也不带饭,很晚才回来。他经常那样去活动。1920年,毛泽东跟我母亲说:开慧要跟我结婚了,我母亲说好事呀,就给他张罗,准备必要的床上用品等东西。最后请了两桌客人,很简单地在家里办了办。毛泽东没别的人在那儿,所以说起来我们的关系就是很亲。
解放后我没有回家,一直到1951年4月。那年,我利用春假回了趟家。母亲就跟我说,你代我写一封信给毛泽东。我当时很高兴,回到武汉大学以后,我代她写了一封信,我自己也写了一封,放在一起,就寄给毛泽东了。信里介绍了一下我的学习情况,告诉他我在武汉大学农学院学农的一些简单情况。这封信发出后,很快就收到了毛泽东的回信——“文新同志:你的信和你母亲的信都收到了,很高兴。希望你们姊妹们努力学习或工作,继承你父亲的遗志,为人民为国家的建设服务。问候你的母亲。祝进步!”
读罢信后,我心情激动,而同样兴奋不已的还有武汉大学的师生们。当时就有人提议:陈文新收到毛泽东的信,我们用信上的字做个校徽吧!最后,不只是校徽,就连校牌、周报的字体都取自这封信。
毛泽东逝世以后,中央办公厅动员所有和他有信件来往的人,要把信收回到中央办公厅去。我母亲、我姐姐的那些信都被收去了,最多留个照片。但我把这封信留下来了,没有交。
在莫斯科聆听毛泽东讲话
1954年,我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班学习即将结业,我写信给毛泽东说我来北京了,告诉他我过暑假就要到苏联去。一个周六的下午,忽然有一个人来找我,拿着我给毛泽东的那封信。我说你怎么拿着我的信呢?他就告诉我是毛泽东要他来带我去家中作客。原来,他是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叫王鹤滨。毛泽东委托他带我到毛家做客。在路上,王鹤滨告诉我:“毛主席对我讲,你是在武汉大学学习土壤农化的,很有志气。”
他把我一直带到了毛泽东女儿的卧室。卧室的陈设是典型的湖南农民家最简单的那种陈设,一张双人床,很旧的,颜色都是黑的。旁边是一张吃饭的方桌,也是黑的。方桌旁边是四条板凳,还有两张湖南农村的靠背椅,矮矮的,木头做的那种。我没想到毛泽东家会是这样的陈设。后来,我跟王鹤滨两个人陪着毛泽东在桃园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