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第七中队,在香坊保卫土改运动时,地主勾结土匪猖狂破坏土改运动。在舍利屯剿匪战斗中,中队长李永泽、副中队长朴万根等21名朝鲜族战士英勇牺牲。”
在陵园中,有一部分烈士有事迹、有名字,但没有照片。因为他们是地下党,生前不照照片,甚至已有的照片也要全部销毁,因为怕留下来出麻烦。所以在他们英勇就义后,家属也无法提供。
烈士遗首仍在渗血
哈尔滨烈士陵园内保存着全国仅有的两位烈士遗首——东北抗日联军第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和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汪亚臣。令人震惊的是,其中的一颗头颅至今仍在渗血。
据吕广晖介绍,陈翰章将军生于镜泊湖畔,长期战斗在这个地区,最后又把一腔热血洒在了这块土地上,被称为镜泊英雄。1940年12月8日在与日伪军做战时牺牲,年仅27岁。烈士牺牲后,他的遗首被送到伪首都,在伪治安部大臣于芷山和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等传看后,被制成了标本,存于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医务课的药品库里。
1948年哈尔滨被解放,党和政府寻回了陈翰章烈士的遗首。
据介绍,寻回的遗首脑髓和双眼被挖出。检查者根据他颜面上凌乱的刀痕和面部痛苦的表情判断,凶狠的敌人是在烈士活着的时候挖去了他的双眼。
1940年后,东北的反满抗日进入了最艰苦阶段,抗联的处境也越来越艰难。1941年1月29日,由于叛徒的告密,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汪亚臣陷入日伪军的包围,身负重伤被俘,后因伤重牺牲。敌人残暴地割下他的头颅在五常县示众,后装在药瓶里想送到伪首都请功,后来将他的遗首埋在伪县公署大院西南监狱的墙根下。
解放后,五常县政府重新翻建房屋,挖出了汪亚臣将军的遗首。“当时把存放的玻璃缸刨碎了,所以遗首风化了。因为当年处理不慎,使得汪将军的遗首至今仍在渗血。”
而陈翰章烈士的遗首因做过标本处理,所以在更换药水后,其头颅可永远不坏。1948年12月25日,陈将军的遗首被正式迎入东北烈士纪念馆陈列室内。1955年清明,遗首被移入哈尔滨烈士陵园,两棵青松守护于墓地两边。
据陵园宣教科科长董春波介绍,经过几年的摸索,工作人员研制了保存遗首的“偏方”——福尔马林、甘油、酒精、蒸馏水按比例配制。“甘油是为了美容,酒精是为了消毒。药水既要防腐,还要保证冬天不能冻。”董春波说。据介绍,为了保护烈士遗首,陵园还专门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解剖室的专家共同研究保存方法。
波折的文物收集
征集烈士们的遗物也是陵园工作人员的工作之一。4月4日即将展出他们多年来颇费波折征集来的文物,其中一批烈士的遗物是首次展出,包括赵尚志在哈东支队时使用过的饭桌、象牙筷子,赵一曼曾经用过的桌子、装文件的箱子以及苏宁亲手给儿子制作的手枪。
翻开工作人员案头的文物征集记录本,上面清晰地记下了每一件文物的捐献过程。此次展出的赵尚志用过的象牙筷子是由宾县三宝乡幸福村王声明捐献的。筷子为乳白色,其中一根有断痕,长22.5厘米,有鞘,鞘长22厘米,鞘上镶有8颗动物肖像的象牙,其中两颗已经脱落。
谈及征集过程,董春波说,当时的烈士陵园主任付慧玲在与尚志市烈士陵园主任杨艳交谈中,得知王声明家中珍藏着1939年赵尚志攻打宾县时使用过的象牙筷子,便于2004年11月25日前往。王声明的爷爷王济周当年是本地的乡长,1934至1936年,赵尚志曾率游击队在此驻扎,与王济周交往密切。他们共同组织百姓打击日本侵略者。赵尚志使用过的筷子和饭桌一直被王家人珍藏着,经过工作,王声明终于同意“割爱”。
睹物思人,烈士的遗物也是家属感情的寄托。1990年7月,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到朱瑞烈士的夫人潘彩芹家中慰问时,潘彩芹提到丈夫生前留下一件常年不离身的鹿皮大衣,并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