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浩然人很不错,为人淳朴,他长期住在河北三河乡下,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不像许多从农村出来的作家,过了几年好日子,就再也不能过艰苦的生活了,所以说,浩然是个很独特、本真、典型的农民作家,他始终保持着对农村的了解。如今这个人去了,对文坛也是个损失。为什么这么说呢?浩然虽然是个很有争议的作家,但他在文革时期却是中国文坛上层的一个难得的见证人,他亲身经历的许多事情,可以为今人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提供史料,可是他的回忆录并不完整,仅有三卷出版。记得前些年浩然和人一起合作出过一本书,书中浩然说他作为一个农民,没有上过学,却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当时文章出来后,就有许多人出来反驳他。其实,浩然的文学作品,就是政治性太强,但他为人不错,是个忠厚人。在文革期间,浩然是北京作协的革委会主任,他还尽其所能保护过一些人,比如林斤谰、老舍等人。他在河北农村,还扶持过很多农村作家,对年轻人多有提携。总的说来,浩然是个悲剧人物,也有才气,只是遇上文革,把路走偏了。如果没有文革发生,他应该能成为一个非常好的作家。 (本报记者 陈旭 )
作家浩然昨日凌晨病逝 享年76岁
2月20日凌晨2时32分,原北京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浩然因冠心病引起心脏衰竭在北京东方医院病逝,享年76岁。
据浩然家人透露,浩然在北京东方医院第12层的干部病房里已经卧床五年多。此前媒体报道称,脑血栓、老年痴呆症等综合病症把他变成了个植物人。他只能靠输营养液维系生命,但仍有简单的意识。即便是陌生的访客,他也会流露出对人世间感情的体察:一双混浊的大眼睛瞧着来人,牙齿早已疏落,嘴翕动着,嘴角忽向上一咧,眼泪瞬间就噙在眼眶边几乎要渗出来,不时还伴有“啊、啊”的喊声。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副主席陈建功、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李青昨天到家中慰问家属并代表北京作家协会送去了写有“浩然主席千古”的花篮,在外地采访的北京作协主席刘恒也送上了写有“浩然前辈千古”的花篮。
据浩然的大儿子梁红野介绍,其父浩然将葬在他生前长期从事生活和创作的河北省三河市。灵堂将设在浩然在北京的家中和三河灵泉灵塔公墓。
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李青介绍说:“春节前我代表北京作协去医院看过浩然主席,当时他在重症监护病房接受透析治疗,医生说能坚持过完春节。今天浩然主席走了,没想到那次见面成为了我见到他的最后一面。”
据悉,浩然的遗体告别仪式暂定于下周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赵李红 刘畅 )
巅峰浩然
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
文革时期中国的文学艺术百花凋零,当时的局面是“八亿人民八个样板戏,浩然走在金光大道上”,因此,在谈论文革文化的时候,就不能绕开一个人,那就是浩然。在文革时期,浩然这个16岁入党,32岁写出长篇小说《艳阳天》、只上过三年小学的农民子弟,创造了中国文坛的“奇迹”,亘古未有过的“奇迹”。
十年“文革”中的浩然,大致上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前六年(1966-1972),浩然出于对共产党、毛泽东的感情,拥护“文革”,并“出于自己创作的冲动和激情”(浩然语),先后写出了长篇小说《金光大道》、《艳阳天》和一些短篇小说。
第二阶段为后四年(1973-1976),由于《艳阳天》和《金光大道》受到了“四人帮”特别是江青的青睐,浩然本人也在天桥剧场、钓鱼台、大寨、人民大会堂等地多次得到江青的接见。《艳阳天》在文艺极度萧条时还被改编为同名电影(长春电影制片厂1973年出品,导演林农,主演张连文、郭振清、张明子、马精武)。
浩然此后平步青云,由一个普通的农民作家一跃而成为江青的大红人、拟议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