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锦州”,则与“长征”不对仗。长征是名词,战锦是动宾结构;长征是举世瞩目的伟大历史事件,是军事史上的奇迹,而战锦只不过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之一的辽沈战役中的一个较重要的战役。而如果把战锦理解为靠武装斗争得来的锦绣江山,那它就完全与长征对仗了,并且还是胜对。故只能把战锦理解为毛泽东喻指用枪杆子打下的锦绣江山,除此以外不能有别的解释。古时用锦类织物奖赏沙场有功将士,有大功者朝廷还赐给锦衣、锦带等,加官封侯。古诗亦有云:“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因之,也可以视毛泽东诗中的“战锦方为大问题”句是在用典,提醒全党防止革命胜利后骄傲、享乐情绪的产生,避免党走上“修正主义的道路”。
在对该诗产生的大背景、相关史实等作了大致了解后,便可对该诗作出全新的诠释。诗中“每相违”的意思应是每每难见面(违者,离开、避去之谓,此处不能释为违背、违反等)。“长征”是用来象征艰难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战锦”喻指用枪杆子打下的锦绣江山。斥晏鸟、昆鸡贬指“苏修”,大鸟、老鹰则褒比中国“反修”战士。“欺大鸟”和“常笑老鹰非”暗指苏联及共产国际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犯了许多错误,比如与之有直接关联的王明路线的几次错误,反对中共进行解放战争,以及上世纪50年代苏联丢“刀子”时说中国人“教条主义”,60年代中国“三年困难时期”苏联加入世界“反华大合唱”。我认为,只有这样理解《七律·吊罗荣桓》才是确切的。该诗的第一联是毛泽东追思旧谊,中间两联明写“反修”,但含蓄地表达了毛泽东赞赏罗荣桓在“反修”等国家大政问题上的立场。罗帅的不幸病逝使毛泽东在国是问题上存在无谁可问的怅失感,因而在诗的最后一联毛泽东对罗直抒怀悲之情,对其评价看似着墨过重和有夸张色彩,但这正好突出了诗的“吊”意。
附 七律·吊罗荣桓
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晏鸟每闻欺大鸟,
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