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向游客免费开放。世界各地的旅游发达地区景区门票的共性之一是价格低廉,在国民月收入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1‰。而以国内动辄上百元的景区门票来看,明显已占到了普通工薪阶层月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左右。
在长春市政府机关工作的戴明方告诉记者,去年他领着一家三口到九寨沟和峨眉山一带游玩,一周的时间花销8000元,其中各种门票花销近2000元。最令戴明方感到头疼的是,一些景区是大票套小套,进了景区,里面的每一个小景区还要单独收费。一想到好不容易来一次,就硬着头皮交钱进去看。这样的现象多了,一算下来花的钱着实不少。
由于门票价格过高,在使大量游客望而却步的同时,公款消费却逐渐增多。自己掏腰包的大都是那些没有去过景点的普通老百姓,对于一些有单位,尤其是国有企业或者是公务员身份的游客就会动脑筋,将门票的支付者变成其他公款消费名目。长春市一家著名的电影娱乐城,门票超过200元,来这里游玩的很多都是由当地接待单位掏腰包请的外地客人。
景区门票价格虚火何时退去
然而,对景区高收费的质疑收效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景区高收费却依然我行我素。面对媒体和公众的广泛质疑,一些景区的负责人表示,价格高是无奈之举,因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景区的政府财政补贴严重不足,门票自然成为弥补保护、开发、管理经费不足的一种重要来源和方式。景区的收费是完全合理的。
这话听起来似乎不无道理,但仔细分析起来,在景区价格偏高的问题上,还存在着多种因素。
吉林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包峰认为,旅游景点是不可替代资源,具有一定的资源垄断性,一些地方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从产业发展角度,将旅游景点当成了“摇钱树”,一些管理部门更是急功近利,将旅游门票收入看作衡量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甚至成为某些单位和部门追求经济利益的重要目标。从而导致景点在门票上大做文章。旅游产业背后有着根深蒂固的部门利益与地方利益,使得景点门票价格上涨缺少有效的约束机制。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总体上看,价格管理部门未能严格把关,政府管理部门缺少政策性调控,旅游景点经营部门贪图现实利益,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旅游景点经济收入模式畸形发展,价格虚火高烧不掉。
从深层原因分析来看,门票价格过高反映景区和主管部门普遍存在着一种思维惯性,即首先把景区当成一种获取经济收益的工具,而不是从民生视角出发,把景区作为满足公众休闲娱乐生活的场所。正是这种思维惯性,才使景区长期漠视媒体和社会的质疑以及公众的需求,景区门票居高不下。
要真正改变这一局面,很多业界人士认为:
一方面景区和其主管部门不能漠视公众的需求,要转变思维观念,一是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把景点的社会效应和公益追求放在首位。而且,为大众提供公共产品并不是单纯的支出,可以由此带动起来很多行业的发展。在民进吉林省委的提案中还举例说,杭州西湖是著名的旅游景区,但西湖不收门票,大大吸引了游人,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了杭州的就业。二是转变经营理念,跳出“游”的狭隘局限,从大旅游产业出发强化服务意识。长春市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景区经营意识上有局限性,盲目迷信“门票经济”,认为门票定得高,收益就高。其实,旅游业是涵盖食、住、行、游、购、娱的综合性产业,只把眼光盯在门票上不利于产业发展。特别是随着假日经济兴起,加强旅游服务意识,满足群众休闲娱乐多方面需要,培养客源市场应该是当前首要的课题。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不能漠视公众的需求,要在其中有所作为。地方政府应力推景区降低门票,使门票保持在一个公众接受的限度内,并采取相应的财政补贴或市场化运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