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宇与妻子刘滨、儿子毛东东缓缓走向父母毛岸青与邵华同志的陵墓。
毛岸青与邵华同志之墓掩映在青山翠柏之中。
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杨泰波(左三),省委常委、省军区政治委员杨忠民(右二),军事科学院原院长、上将刘精松(左二),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将糜振玉(右三),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将钱海皓(左一)等出席骨灰安葬仪式。
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杨泰波(中),军事科学院原院长、上将刘精松(左),毛岸青与邵华之子(右)毛新宇向毛岸青与邵华之墓敬献鲜花。
红网12月21日讯 (记者 董雷)松涛呜咽,山水含悲。按照毛岸青及邵华同志的遗愿,其骨灰在儿子毛新宇、儿媳刘滨、孙儿毛东东等护送下,今日安葬于长沙县杨开慧烈士陵园。
出席今天仪式的领导有: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杨泰波,省委常委、省军区政治委员杨忠民,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军事科学院原院长、上将刘精松,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将糜振玉,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将钱海皓,总参管理保障部政治委员、少将黄斌,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副主任、少将陈金泉,解放军艺术学院原政治委员、少将乔佩鹃,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副政治委员、少将宋举浦,军事科学院外军部副部长、少将肖裕声等。仪式由陈润儿主持。
毛岸青与邵华之子毛新宇、儿媳刘滨、孙儿毛东东、邵华姐姐刘松林、邵华妹妹张少林、邵华妹夫李天策、毛岸青亲家蔡振霞、毛岸青舅舅杨相国等亲属出席了今天的仪式。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科学院、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韶山市、开慧乡及黑龙江省克山县的有关代表,毛岸青、邵华同志的生前好友120余人参加了今天的安葬仪式。杨泰波、黄斌、毛新宇在仪式上分别发表了悼词。
为深切缅怀毛岸青、邵华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科学院、中共湖南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总参谋部政治部、总参谋部管理保障部、军事科学院政治部、总参政治部干部部、总参管理保障部服务局、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女摄影家协会、长沙市、长沙县、韶山市、开慧乡等相关部门,以及张春贤、周强、毛新宇、刘滨、毛东东、毛甜懿等向毛岸青、邵华同志敬献了花篮。
毛岸青同志生平简介:
毛泽东主席和杨开慧烈士的次子毛岸青,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3月23日凌晨4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毛岸青1923年11月23日生于湖南长沙,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烈士被反动军阀残酷杀害。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弟弟毛岸龙三人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营救和安排下,秘密转移至上海,不久毛岸龙因病早逝。1936年,在上海流浪5年之久的毛岸英、毛岸青被党组织送到苏联学习。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毛岸英主动要求参军上前线,毛岸青积极参加挖战壕、运伤员等支前活动。
1947年,毛岸青回国,由李富春、蔡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遵照父愿参加了黑龙江克山县土改试点,时间长达8个月。1949年7月,毛岸青回到北京,在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列著作编译室任俄文翻译,他翻译出版了10多部马列经典著作和政治理论书籍,并发表了十几篇文章。
长期以来,毛岸青和夫人邵华怀着对父亲毛泽东的深厚感情和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先后共同主编了纪念文集《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大型纪实文学丛书《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参与策划摄制了《杨开慧》等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纪念文章。
晚年的毛岸青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祖国统一,拥护改革开放,热心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多次和夫人邵华、儿子毛新宇重走长征路,到革命老区、到工厂、到农村调研,并以多种形式帮助失学儿童,支持创办了多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毛岸青爱好广泛,多才多艺,坚持读书、作词、谱曲。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顽强的毅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邵华同志生平简介:
2008年6月24日傍晚,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女士在北京一家医院因病去世,终年69岁。邵华将军1938年10月出生在陕西延安,是毛泽东的儿媳,毛岸青的妻子。
邵华与毛岸青1960年结婚,婚后生有一子毛新宇,现工作于中央党史研究室。邵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副军职),第七、八、九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兼任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1939年,邵华随父母途经新疆去苏联,被反动军阀盛世才扣留软禁在迪化(今乌鲁木齐)。1942年9月,盛世才将他们全家及在新疆工作的160多名中共产党员,一起关进了监狱,度过了四年饥寒交迫、铁窗牢门的狱中生活。1946年6月,在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的亲自营救一下,敌人被迫无条件释放了这批政治犯,邵华和大家一起回到了延安。从此,她就跟随革命队伍南北转战。从延安到太行山,又从西柏坡到北京。在解放战争的征途上,土改时,她当过宣传员;在太行山区,她扭过秧歌,演过活报剧;在河北平山县,她演过“兄妹开荒”和“血泪仇”;她在马背上、在硝烟中度过了少年时代。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她在毛泽东主席的亲切关怀下,进入中直育英小学学习,相继加入少先队和共青团。1953年以品学兼优的成绩,被保送进师大女附中学习,曾担任过班长和团书。1956考入北京女一中高中部学习。1959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转到大连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1961年再回到北京大学读书。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