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日本”。
其次,毛泽东善于分析中日双方每一特点中所包含着的相反的成分,从而揭示了每一特点的相对性和转化的可能性。他还详尽分析了每一特点中两种相反成分各自所占的地位,指出哪些于我有利,哪些于我不利,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的具体方法。
再次,毛泽东善于分析中日双方优劣形势的转化。毛泽东指出,敌我双方的强弱优劣,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敌之军事力量虽强而处优势,但其兵力不足,资源匮乏,指挥笨拙,异国作战,因而不是绝对的强和绝对的优势。我之军事力量虽弱而处于劣势,但我兵力充足,资源丰富,指挥灵活,本土作战,因而不是绝对的弱和绝对的劣势。强弱优劣的相对性,使敌我双方强弱优劣的转化具有了客观可能性。当然,要使敌人从强变弱,从优势变劣势,使我由弱转强,由劣势变优势成为现实,需要一定的条件,需要主观的努力,需要有一个过程。毛泽东明确地指出了这种转化的条件和过程:“只要我能运用正确的军事的和政治的策略,不犯原则的错误,竭尽最善的努力,敌之不利因素和我之有利因素均将随战争之延长而发展,必能继续改变着敌我强弱的原来程度,继续变化着敌我的优劣形势。到了新的一定阶段时,就将发生强弱程度上和优劣形势上的大变化,而达到敌败我胜的结果。”
第三,毛泽东客观地分析了抗日战争犬牙交错的特殊态势,提出了坚持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的具体战略方针。
这个克敌制胜战略方针的具体实施,即在战争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中,坚持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在战争的第三个阶段,则是战略的反攻战。在毛泽东的指导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日本侵略者无可奈何地哀叹:“敌我的势力范围犬牙交错,变化无常。有关敌人准确位置的情报,很不可靠,甚至在我方势力范围内部深处经常潜藏有敌人的军事力量。”
第四,毛泽东科学地预见到整个战争的发展进程,提出了抗日战争不同发展阶段应该采取的正确的作战方针。
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的特点和抗日战争初期的情形,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将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抗日战争发展的实际过程,在总体上与毛泽东的预见完全一致。实践证明,毛泽东提出的不同阶段的作战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二)
毛泽东高超的谋略艺术,不仅表现在科学审势,而且表现在科学审势基础上的巧妙造势,即在总体的劣势中,人工地造成局部的优势,相机消灭敌人。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的巧妙造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乘敌之隙,创造于我有利之势。毛泽东指出,自古无不犯错误的将军,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我们不仅要善于利用敌人的错误,而且要有意造成敌人的错觉,调动敌人就我范围,造成于我有利之势。战争初期,毛泽东正是牢牢抓住敌人在战略战役的指挥方面明显地暴露出“逐渐增加兵力、没有主攻方向、没有战略协同、失去战略时机、包围多歼灭少”五个方面的错误和弱点,领导全党放手发动群众,在敌占区建立了许多根据地和游击区,灵活地运用游击战和运动战打击敌人,在总体的劣势中创造了许多局部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