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由之行医的一生中,毛泽东是一位性格最特殊的病人。“普通的病人在手术前总是追着问我效果、并发症等,主席从来不问。”在和毛泽东相处得比较熟悉后,“主席坐在沙发里,我就蹲在他的旁边,拿他的手来比划,眼球是圆的,拿他的手来比划一个眼球。他很认真地听,但是却并不发问。”
唐由之没想到的是,虽然因为白内障已经有一年多时间看不到东西了,但是最终说服毛泽东接受手术并不简单。
“他不太愿意,有人告诉过我,主席对医生的讲话,十句话只相信三句。我想主席这个人很健魄、很自强,他宁愿动员自己身体里的抵抗力来克服病痛;第二,主席清楚,医生对他肯定无微不至地照顾,就是三分病也要说它个五六分、七八分病,怕他不重视,猜到了我们的心态。”
“最重要的是,他不想因为治病影响工作,他眼睛看不见,照常工作。他已经看不见一年多了,周总理曾经把自己的老花镜送给他。后来别人拿来放大镜,后来放大镜越来越大,很大的放大镜主席也看不见。”
最后唐由之说服主席初步同意,是动用了两句唐诗,“我跟他说,盒中空燃决明丸,就是有了病吃中医的药丸;金针一拨日大空,用针拨白内障一拨当然就豁然开朗了。唐诗里就已经有这个说法了。主席被说动了。”
术中
主席心跳一点也没改变
术前,唐由之需要十天的时间作药物过敏试验。然而第十天到了,毛泽东始终没有发话。1975年8月23日那天,大家一直等到晚上11时许。我进去看到主席刚睡醒,他侧过头来说,“你们都准备好了?有问题吗?”
“我说:有问题,准备时我给你冲洗泪道,您在沙发上头动了一动,我知道我没有麻醉好,使你有些疼了。他一听哈哈笑了,做。他就做了。主席他不怕别人有一些小缺点,怕别人隐瞒缺点。你实事求是,他感觉就安心了。”
此时,距离第一次给主席会诊到这一天,唐由之已经为此准备了240多天。“但我不能紧张,我一紧张,大家就更紧张了。我搀着主席走到手术室,一边走,他问音乐准备了没有?我说我没准备,他笑嘻嘻地让张玉凤去把《满江红》的弹词用录音机放出来。”
手术进行得异常顺利,因为全神贯注,唐由之一句音乐都没听进去,但是最后心脏病专家告诉他,手术中毛泽东的心跳一点也没改变。“我感觉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胜似闲庭信步。”
术后
主席医生发生“冲突”
唐由之没想到,更大的考验在术后。“我当时跟主席说要三天后才能拆掉纱布,结果他是这样算的,头天晚上11时做的手术,过了12时就是第二天了,再过一天就可以拆掉了。那天他换药,他发现左眼能看东西了,就再也不肯包上了。”
“实际上只是过了两天,这样很容易引起感染。我也不知哪来的勇气,我说主席我什么都可以听你的,但今天你要听我,我要为全国人民负责。他很坚持,争执了几句后,他做了一个他特有的动作,让我们走。但是我始终不走。
又争执了好长时间,最后大家采取折中办法,我们做了一个眼罩,是塑料的,有孔,罩到他的左眼上,这样又看得见,手又碰不着,大东西也不会掉进去,可以防止感染。”
可是毛泽东的眼睛一能看见东西,就马上投入工作。在手术后第4天,毛泽东会见来宾。唐由之担心出现意外,坐在书房的门口足足等了四个多小时。“张玉凤出来了,说主席的左眼很不舒服。我跑进去一检查,幸好眼罩还在,没那么快感染。冲洗好了以后,赶紧再给他包扎。”
“主席沉默了很久后说,‘你胜利了!’我笑说,‘主席您也胜利了!’这回他老实了,听我的话愿意再包三天。”说到这里,唐由之眼前似乎又看到那位最不听话的病人。
饮食
吃武昌鱼不吃红烧肉
为避免可能引起的任何感染,10个月里唐由之一直密切照顾着毛泽东的24小时饮食起居。对于领袖的晚年日常生活,他看得无比真切。“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