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对江西革命老区铜鼓、修水、萍乡的民众而言是一个盛大的日子。八十年前的今天,一代伟人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了。这次起义被视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一九二七年的这一天,身材颀长,喜穿长袍的毛泽东亲自率领江西铜鼓、修水、萍乡三路起义部队围扑长沙。此前,毛泽东已然是政冶家,但从这天起,握惯笔杆子的手抓起了枪,又走上了军事家的征程。
在新近召开的“毛泽东秋收起义在铜鼓学术研讨会”上,史学界专家认为,秋收起义不仅是中国革命转折的起点,也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起点,是毛泽东走向风云漫卷的历史前台的起点,是毛泽东由革命根据地迈向天安门的起点。
中国毛泽东军事思想学会秘书长、国防科技大学正军级教授张全启等专家在研讨会上将秋收起义的史实概括为“三个第一”:
——创建了第一支人民军队——中共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至此,由毛泽东亲自创建和指挥的第一支人民军队宣告诞生。
——打出了第一面标有“中国工农革命军”番号的军旗。这支由中共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从此以崭新的政治面貌登上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舞台。
——创办了人民军第一个新兵训练处——武曲宫,从武曲宫走出了一批以陈伯钧为代表的中共高级将领。
就在这次起义之后,毛泽东开始走上一条独特的革命新路——他把队伍引向了农村,不料竟走通了日后那条通往中国革命成功的道路。这一路走得很艰难,但却让中共从弱小变得强大起来;这一路,毛泽东告别大城市,钻了近二十年的山沟……直至一九四九年,他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军科院历史研究所专家在研讨会上提交的《战略家的起步》一文认为,在秋收起义中,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给中共对军队与政权关系以正确的认识定位;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实行由城市转向农村,给中共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以基本的战略定向;确立政治建军的新制度、新规定,给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以本质定性;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给中共的武装斗争就是中共领导下的农民战争以形式定义。
恰是这次起义,让时年三十四岁的青年毛泽东逐渐显露了非凡的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的领袖气质。有分析家甚至认为,从这一天起,诗人毛泽东的诗歌也有了新的诗品,他用拿枪的手写诗,便用枪声作压韵,而在这条诗路上敲下的第一个诗韵便是秋收起义之际写下的《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