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神秘的会诊
1974年,当人们习惯于在新闻纪录电影里看到毛主席那熟悉的面孔时,并不知道此时毛主席因为患白内障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看不见东西了。如何为毛主席安全稳妥地治疗眼疾,成为了党中央的一件大事。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和筛选,这个任务最终落在了北京的一位中医眼科大夫身上。
这年冬天,48岁的中医眼科医生唐由之被通知到北京解放军305医院进行一次会诊,他知道,305医院当时是专门给党和国家领导人看病的医院。这次会诊,光眼科大夫就来了七八个,唐由之是其中唯一的一位中医大夫。
如今,30多年过去了,可是在唐由之眼前总是会浮现出1974年冬天那独特的第一面,“第一眼看到主席,和想象中的反差太大了,憔悴,头发蓬乱。”此时,毛泽东的健康状况已经很差了,但外界的人并不清楚。
在此之后,唐由之用了10个多月时间,为毛主席的左眼进行治疗、施行白内障手术。在那段时间里,唐由之不仅是一名医生,为了最完善地保证术后效果,他成了24小时照顾主席饮食起居的贴身人员。正是在这种机遇里,他看到了毛泽东在辞世前的真实生活。
在1974年亲眼看到主席之前,唐由之先被领去做了一个神秘的会诊。这个会诊比他以前做过的任何一个国家领导人都更加神秘。
唐由之:那天我一进305医院的会议室就感觉到情况有些异常,怎么来了这么多医生?有皮肤科的、有心脏科的、有呼吸科的、还有眼科的,一共有好几十位。按我们过去会诊的习惯,报告完病例后就去看病人。但这次不一样,由专人来报告病例,病人既没有姓名,也没有籍贯,更没有职业,只知道是个男性和大致的年龄。在报告病例的时候也不是专讲眼科,而是把整个身体状况系统性地讲一遍。当时我想,这不是一般的会诊,肯定是个重要的人物。
在报告完病史后,一位领导同志就请各专业分头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比如对这个病你们还需要了解些什么?初步印象是什么病?你们打算如何进行治疗?等等,最后都报了上去。我们眼科组的意见很明确,这是典型的老年性白内障。但是这个人白内障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还不十分清楚,根据病历分析只是知道他的视力看书已经很困难了。
在那次神秘会诊后的一个月内,唐由之又接连参加了两三次这样见不到病人的会诊,大家一致认为患者白内障的最佳治疗方案是进行手术。这样,参加医疗的人选初步确定,唐由之是其中的一位。这时有人问唐由之是否需要一名助手,于是他提出由广安门医院的护士高培质来当助手。
在临近1975年春节的一天,有人敲响了唐由之的家门。
唐由之:进来的是位解放军同志,年龄大概40多岁,在确认了我就是唐由之后,他便说,有一些事你需要出去几天。到底出去几天来的人没说,只是要求我带上随身替换的一些衣服和洗漱用具。那时还需要粮票,我问要不要带,他说不用了,然后我就简单收拾了一下跟他走了。
我跟着他直奔机场。在机场我看见了比我先到的高培质。她问我咱们到哪儿去,我说不知道。但此时我已经有了感觉,可能是给毛主席看病。我们来到飞机旁边,看到了汪东兴同志,就更觉得是去见毛主席。
飞机起飞后,我从阳光的方向辨别出飞机是在朝南飞,大约一个钟头左右,飞机降落在了杭州。下了飞机我问去哪儿?随行的人说今晚住在雷峰塔那边。晚上有人告诉我们说,明天你们要见到毛主席了,主席请你们来为他检查一下眼睛。我们一行共5个人,知道要见毛主席,我们又高兴又紧张。
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第二天吃过早饭,唐由之等人便坐着红旗牌轿车来到主席休息的地方。
医疗组的5个医生按照年龄的顺序排队走进了主席的休息室,唐由之排第4。那时毛主席是在长沙游泳感冒后来到杭州休养。这是唐由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