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家乡人民不知道的情况下秘密回韶山的。他心里多少有些遗憾和伤感。此时此刻,多少离愁别绪,汇聚在他心头,他多么想在这故乡的土地上再多呆一会儿,再多看一眼故乡的山山水水啊!当有人小声提醒他上车时,毛泽东用他那浓重的韶山口音说:“你们先走吧,我还要坐下哒!”
工作人员和陪同人员理解毛泽东此时的心情,他们毫无怨言地等着他。大约坐了一杯茶的光景,毛泽东才慢慢起身,和等候在一旁的工作人员一一握手道别。当他与滴水洞管理人员廖时雨握手时,有人介绍:“这位是小廖,主要是给主席管房子的。”
毛泽东听后,握着廖时雨的手说:“小廖,你要把这房子看好,我还要回来的!”
“我还要回来的!”毛泽东离开滴水洞时说的这句话,是内心发出的呐喊,久久萦绕在滴水洞上空,萦绕在故乡韶山上空,也久久萦绕(下转46页)(上接17页)在所有的随行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耳际。
是啊,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我还要回来的!”仅用这句话是很难表达毛泽东那浓烈的恋乡情结的,也很难表达他对故乡、对亲人、对家乡的父老乡亲的思念之情的。但是,此时此刻,毛泽东只能用这句朴实而又简约的话语来表达,因为自离开家乡投奔革命后,他回故乡的次数屈指可数:1921年春回家乡,那是教育、动员自己的弟弟妹妹们参加革命,引导他们走上革命的道路,培养出了一门忠烈;1925年农历正月,他携爱妻开慧回故乡,是为了“放火烧荒”,点燃了家乡农民革命的熊熊烈火;1927年,他又回家乡考察农民运动,以铁的事实来回答国民党右派和党内某些人对农民运动的无端指责。从这以后,直到1959年6月,他才回乡省亲。而这次,他又是“秘密”回故乡的,又不能到祠堂、到乡亲们家里叙旧,这一切的一切,又怎能不引起毛泽东的思乡、恋乡之情呢?
然而,更使毛泽东自己没有想到的是,“我还要回来的!”这竟是他面对故乡的山山水水说的最后一句话。这既是他第一次住湖南省委为他建的“茅棚”,也是他最后一次住。这一次回韶山,竟成了他与故乡的永诀!
后来,毛泽东曾经多次动过回故乡的念头,但由于种种原因,终都未能成行。就是到了1975年,已经是82岁高龄、且重病在身的毛泽东,还想回韶山看看,有关部门也已经通知了韶山管理局作好准备,工作人员更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兴奋地做好了一切准备。但是,终因他公务繁忙且又病魔缠身,未能成行。这也许成了毛泽东的终生遗憾吧!
“我就是一个土包子!我是农民的儿子,农民的生活习性!你是洋包子,吃不到一块就分开吃。”
这是毛泽东针对江青干涉他的饮食习惯而大发雷霆。
毛泽东尽管离开家乡韶山多年,但他的故乡情结不仅丝毫未减,而且愈到晚年,这种情结愈浓烈:他一口的湘潭话,终生未改;他爱吃家乡的红烧肉、马齿苋、火焙鱼,口味不变;他爱穿家乡那长统纱补袜的习惯终生不改。
然而,毛泽东的这些嗜好却为江青所不容。当然,实事求是地说,江青那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毛泽东好。她认为,红烧肉都是肥肉,脂肪太多,吃多了不好,胆固醇高,容易造成血管硬化,出现血栓。对此,毛泽东却不以为然,偏偏喜欢吃那家乡独有的韶山红烧肉,特别是喜欢吃五花肉。
最后,江青便直接插手约束毛泽东的饮食,使得毛泽东大为恼火。
那是1956年的一天晚上,毛泽东告诉卫士要吃红烧肉,而江青知道后,不仅不要卫士搞,而且还训斥卫士:“搞什么红烧肉,什么好东西?土包子才吃这种东西呢!改不了的农民习惯。”
结果,那顿饭卫士没有上红烧肉。
开饭了,毛泽东见桌上没有红烧肉,便质问卫士:“红烧肉呢?为什么没有红烧肉?为什么交待了的事情不办?我连吃点红烧肉的要求也过分了吗?”
由于毛泽东一再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