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给联共(布)中央斯大林的报告》考述
[摘 要] 1949年7月4日刘少奇在秘密访问苏联期间撰写的《代表中共中央给联共(布)中央斯大林的报告》中,放弃了他此前坚持的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看作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观点,标志着建国前夕刘少奇在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认识上出现了重大变化,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特殊关系的进一步探索,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1949年7月4日刘少奇在秘密访问苏联期间撰写的《代表中共中央给联共(布)中央斯大林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刘少奇的思想发展史和中共党史研究领域中一篇广为研究者引用的重要文献。这篇文献除了比较完整、系统地体现出中共关于新中国建国方略的具体设想,还阐述了一个对新中国历史发展至关重要的关于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观点。《报告》指出,新中国社会存在外部和内部两种形式的矛盾和斗争。“所谓外部矛盾与外部斗争,就是它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和斗争。这在推翻国民党政权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存在的,并且仍然是主要的矛盾和斗争。”“所谓内部矛盾与内部斗争,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内部各阶级间各党派间的矛盾和斗争,这在今后将会逐渐加紧,但与外部矛盾比较,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仍然处于次要的服从的地位。”接着,《报告》用反驳的语气说:“有人说:‘在推翻国民党政权之后,或者说在实行土地改革之后,中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便立即成为主要矛盾,工人与资本家的斗争,便立即成为主要斗争。’这种说法,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一个政权如果以主要的火力去反对资产阶级,那便是或开始变成无产阶级专政了。” 关于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表述,说明建国前夕刘少奇不主张再沿用他此前坚持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是新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观点,而这与1948年9月以来刘少奇的认识存在着相当大的出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建国前刘少奇思想发展史和中共党史研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这就使得《报告》本身具有了独立考述和研究的价值。
一
20世纪4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的设计蓝图中,并没有关于未来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或基本矛盾的明确判断。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这一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的确定,应当是1948年下半年后在确定新中国建国方案的过程中形成的。
1948年9月初,刘少奇在《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与合作社》这篇较早具体研究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新中国的主要矛盾。刘少奇把新民主主义经济划分为三种具体形态:国家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这些资本主义成分,即使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下,也必然要与国家经济及合作社经济发生竞争。这种竞争,愈到后来就愈加激烈,并将继续很长的时期。这就是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社会中的基本的和主要的矛盾。” 在随后召开的中央九月政治局会议上,刘少奇明确提出和强调了这一观点:“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基本矛盾就是资本主义(资本家和富农)与社会主义的矛盾。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胜利以后,这就是新社会的主要矛盾。”刘少奇把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在同一意义上使用,强调的都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关于刘少奇的这一认识,毛泽东也是同意的,认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此后,毛泽东和刘少奇对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稳定。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再次申明新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