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抗日联军”的名称就是他吸收了南满杨靖宇、北满赵尚志及吉东周保中等抗联领导人建立“抗日联军总指挥部”、“反日联军总司令部”等经验提出来的。根据这些经验,他在1935年5月11日致中共满洲省委的报告中正式中提出:我们主张组织东北抗日联军,主张以现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军为骨干,联合其他义勇军,抗日山林队等共同组织,取消原有的各种抗日组织名称,而统一改称为东北抗日联军。后来他亲自起草了《东北抗日联军编制系统暂行条例草案》。
杨松同志在吉东不仅从策略方针上指导了当地的统一战线工作,还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他帮助中共密山县委以密山游击队和李延禄率领的人民抗日革命军为基础建立了抗日同盟军第四军(后来的抗联第四军),指导宁安县委将周保中领导的绥宁反日同盟军第五军改编为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后来的抗联第五军)。
杨松同志工作认真踏实,注重调查研究。为了掌握建立统一战线的第一手情况,他不避艰险,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亲自到义勇军和反日山林队中去做调查研究,与反日山林队首领进行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做联合抗日的工作。他会见了活动在吉东地区的反日山林队“小白龙”、“打东洋”、“义君”、“西边好”等队的领导人,同他们进行了谈话,肯定了他们的抗日义举,讲解了我党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号召他们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联合作战,抗日到底。他离开东北后,参与起草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
杨松同志曾于1935年6月到海参崴,向来到此地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康生、吴玉章等汇报了他在吉东的工作。他根据自己了解的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的情况,提出了发表一个适合当时形势的新文件的建议。中共代表团负责人王明接受了这一建议。随后,代表团认真研究了杨松同志的汇报和建议,决定由王明负责起草这一新的文件。这就是后来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他的上述一系列工作,为后来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以及以此为标志的东北抗日武装统一战线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松同志在吉东地区工作一年多,之后又在莫斯科、海参崴继续指导东北抗日斗争两年多。工作中,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用以指导实践,曾经主持起草了《东北人民革命政府纲领(草案)》等一系列党的重要文件,写出了《论七年来东北抗日游击运动的经验与教训》、《全国对日总抗战与东北抗日民族革命运动》等一批具有马列主义理论高度的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我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运动,总结了斗争经验。这些文件和文章,是杨松同志指导东北抗日斗争的心血结晶,对于宣传和介绍东北抗联的英雄业绩,使全国乃至世界了解东北抗日联军及其英勇斗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杨松同志于1935年9月离开东北。1937年12月下旬,党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后,杨松同志虽然在莫斯科,仍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宣传部第一副部长。1938年2月,杨松从莫斯科回到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开始主持中宣部的日常工作。同年12月,杨松又兼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和宣传科科长。
杨松同志博学多才,勤奋刻苦,懂英语、俄语。他除了在中宣部任职外,还在中共中央马列学院任教,给在职干部上大课,讲授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民族问题、政治经济学、古典哲学等课程。他在处理日常公务及讲课之余,还致力于写作。1938年至1941年8月,他任中共中央创办的《解放》周刊编辑、编委。其专著《论民族》长达7万余字,在《解放》周刊上连载。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杨松同志以东北地方领导干部和抗日联军代表的身份出席会议。他在会议发言中热情地报告了东北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英雄业绩,高度赞扬了东北优秀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次会议发出了《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