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星,旗底色为红色”。会议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制作一批标准党旗,分发给各主要机关使用。这样,中国共产党制作的第一批规范的党旗就在陕西延安诞生了。
当时制作的标准党旗为横120厘米,竖80厘米,左上角的中间(全旗四分之一处)为黄色镰刀、锤子,其直径为30厘米。旗裤为白色,宽6.5厘米。旗裤不包括在整个旗的尺度之内。
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礼堂隆重召开。当代表们心潮澎湃地迈进会场时,庄严肃穆的场面令他们为之一振;主席台上方第一次悬挂起的新制的标准党旗令他们激动不已。因为,这是第一次在党代会上悬挂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它结束了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六大”没有正式党旗的历史。大会主席台背景正中,悬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画像下方缀有中国共产党的党徽,铁锤镰刀,稻穗和麦穗围绕着它。画像的两边,分别插着数面鲜红的、缀有铁锤镰刀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1949年4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在会场的主席台中央,十分醒目地挂着两面党旗,旗上庄重地写着“中国共产党”五个大字。据当时负责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的杨尚昆后来回忆: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央有关同志曾经讨论,设计一面党旗,用红底衬金黄色镰刀锤头,加上“中国共产党”字样。会议便按照这种标准进行布置。会议期间,大家又提到共产国际的旗帜和镰刀锤头,认为我们加上“中国共产党”这不太好。这样,以后的党旗又去掉了这几个字。
不久,正当中国共产党即将取得解放战争全面胜利的时候,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发布了《关于入党仪式所用党旗尺寸的规定》,其中对党旗的制作定下了规范:“暂规定宽八十厘米,横一百二十厘米之红旗,左上角的中间为黄色镰刀、锤头,其直径为三十厘米。党旗旗杆左套为白色,宽为六点五厘米,亦即旗面横长十八分之一强。旗杆样式与矛头与军旗制法相同。” 同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函复军委总政治部“同意在党旗未统一规定前按暂行规定之样式试用”。
1951年6月17日,中央曾对华东局关于党旗式样的请示予以批复:“在党中央未正式规定出党旗的统一式样以前,在党的三十周年纪念时,各地可按旧例,一律采用红旗加镰刀锤头,不必在旗上加中国共产党等字。”
直至1996年9月21日,中共中央进一步正式定下党旗规范,并更加完善地规范了党旗党徽的样式和使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初创时期,曾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出发,将镰刀和斧头作为党徽的标志,斧头象征着中国手工业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斧头变成了铁锤,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代表工农联盟。若干年来,有人把党旗上的锤子和镰刀误作为斧头和镰刀。1951年,西北军区政治部曾就这一问题转报军委总政宣传部,问“我党党旗上是不是镰刀斧头”。之后,军委总政宣传部的有关负责同志就这个问题请示了中央宣传部。后来,中央宣传部在华北局主编的刊物《华北建设》上做了公开答复,明确指出,我党党旗是“镰刀铁锤”,象征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
对于党旗党徽的式样及其规范化问题,中央曾多次提出并逐步形成了统一明确的规范。
1995年4月,中央责成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1996年9月,经中央批准,中央办公厅印发了这个《规定》。《规定》共12条,它对党旗党徽的性质、式样、规格、制作和使用等都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并附有党旗党徽的标准图案和制法说明。
《规定》指出:“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规定》第六条指出党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