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井冈,重峦叠翠。群峰环抱的茨坪挹翠湖畔,一座江西客家围屋风格的宏伟建筑依山面水,那寓意深刻、设计别致的红色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似风展红旗,鲜艳如画。
10月27日,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一号工程”之一的江西省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开馆。这座全面展示我党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历程的遗址性博物馆,就这样以独特的建筑语言告诉来者:点燃起革命“星星之火”的井冈山,革命红旗代代相传。
40多年接待3000万观众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1958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兴建、1959年国庆10周年正式对外开放的我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几个金色大字,是朱德同志1962年3月重上井冈山时的亲笔题词。
博物馆馆藏文物近3000件,珍贵文物就有当年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时用过的油灯、砚台和朱德在井冈山挑粮用过的扁担等。此外,还收藏党和国家领导人、著名书画家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墨宝真品数百幅,保存老红军战士的电视录像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重上井冈山时的电影资料片几十件。
从1959年到2005年的40多年间,博物馆接待了来自158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国内观众3000万人次。在五百里井冈之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和众多的革命遗址形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成为人们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的生动课堂。
但是,随着革命文物的增多和红色旅游的迅猛发展,旧馆无论从接待能力还是展品陈列方面,都难以适应新的需求。
2004年,中央启动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一号工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成为其中3个重点项目之一。2005年9月29日,井冈山“一号工程”建设项目奠基典礼在井冈山茨坪举行。
按“一流精品工程”标准建新馆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是指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为主体,以11个革命旧居旧址为辅翼的大型改扩建和维修保护工程。历时两年多,总投资达2.366亿元。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占地面积1.782公顷,主体建筑为四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20030平方米。在外观设计构思上,新馆的总体造型吸取了江西民居的建筑元素,同时又使用现代化的建筑材料进行诠释,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完美地融入周围的环境,成为具有井冈山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馆建设。省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井冈山“一号工程”建设问题,强调“一号工程”是一项重大政治工程,提出“三个确保(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进度),一个保持(保持在全国一号工程三个项目中的领先地位)”的总体要求。项目开工后,省委书记孟建柱以及前后两任省长黄智权、吴新雄经常过问工程建设情况,孟建柱不仅亲自审定有关设计方案,而且多次视察建设工地,提出具体要求。为了把“一号工程”建设好,2004年11月,成立了由原省委副书记彭宏松为组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上洋,副省长凌成兴、孙刚为副组长的江西省井冈山“一号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具体领导井冈山“一号工程”建设。
“从项目立项开始,我们就严格按照一流精品工程的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布展,确保完成好党中央交给我们的这一光荣而又神圣的任务。”刘上洋说。
据介绍,从2005年开始,先后有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江西省第一建筑责任有限公司等20多家省内外单位参与了井冈山“一号工程”建设,使得整个工程能够如期高质量地完成。
再现场景震撼心灵
新馆的特点,一是“大”——仅展厅面积就比原馆扩大了3倍,彻底改变了旧馆陈旧、破损,展室太小、大量革命文物不能布展以及原有设施不能有效保护文物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