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总面积达72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边界进入了鼎盛时期。
井冈军民坚持斗争,“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1929年12月上旬,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平江起义的红五军上山与红四军会合。而正在这时,湘赣两省敌军再次准备对井冈山发动第三次“会剿”。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翌年1月下旬,井冈山失守。但革命者是杀不绝的,井冈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游击战争,恢复割据区域,逐步开创了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1930年2月,二七联席会议召开,赣西、赣南、湘赣边特委合并为赣西南特委。从此,湘赣边界斗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正如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所言:“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历史地位评析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次成功实践。在全党,为什么毛泽东能率先踏上“上山”之路,成为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的典范?对此,邓小平作了高度评价: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的结果。“上山”是中国革命遭到残酷的镇压,革命者面临斩尽杀绝的紧要关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挽救中国革命,坚持“走自己的路”的伟大尝试;“上山”突破了苏联“城市中心论”模式,使一再受挫的革命力量找到了正确发展的方向;“上山”思想付诸实践的成果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光辉起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次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尝试治国安民艺术的基地,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一座丰碑。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聚集革命力量的主阵地。在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严重笼罩的岁月里,井冈山人民以其博大的胸襟接纳了弱小的红军,使之生存、发展、壮大。井冈山聚集了秋收起义、八一起义和广州起义的部分力量,聚集了湘南暴动的农军和平江起义的部队,聚集了万安暴动、醴陵暴动和萍西暴动的部分力量。众多革命力量聚集井冈,掀起了摧毁旧世界的惊涛骇浪。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祥地。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时期,善于总结经验的毛泽东系统地总结了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丰富经验,并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提出了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关于军队建设、政权建设、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中国革命的战略战术原则;关于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理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革命前辈在血与火的拼搏中用鲜血和生命孕育而成的革命精神,体现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不仅是当年井冈山军民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奋发图强、继往开来。今天,我们要继续发扬井冈山精神,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党的十七大制定的宏伟目标,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