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民战争思想“过时论”近年见于国内外一些学术期刊。人民战争思想真的“过时”了吗?今天本栏发表的孟宪生的文章,提出“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就是整体战思想,当代人民战争也必须是整体战”的新解读,作为一家之言,供研究者参考。
对“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就是整体战思想”的初步认识和历史回顾 战争从来就不仅仅是敌对双方单纯的武装斗争。进行战争的任何阶级、民族、国家或政治集团,在有关自身生死存亡的战争面前,都将尽一切可能调动起自身各方面的力量去与敌人作拼死搏斗。正是在对这一战争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以武装斗争为主,并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条战线、各种形式的斗争相配合的人民战争斗争形式,使各种斗争形式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以军事为主导,政治、经济、文化紧密配合,进行的所谓“总力战”。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毛泽东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为动员一切力量为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提出用人民战争回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总体战争,从而把中国各族人民和各种进步政治力量团结起来,为自己祖国的生存而战。按照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就是变单纯政府抗战为全民族的整体抗战;变单纯正面战场为正面与敌后整体战场;变单纯军事斗争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整体斗争。从这一视角讲,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是用中国人民革命的“整体战”,对抗帝国主义的“总力战或总体战”。这充分说明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就是整体战思想,亦符合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三大特点之一的“整体性”特点。
提出“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就是整体战思想”这一理论命题和理论探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在力量上形成整体威力。为了把人民群众组织到革命战争中去,需要有效的组织形式。为此,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三结合”的战争力量组织形式。这里的“三结合”,一是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二是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与游击队、民兵相结合;三是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武装斗争组织体制。这个“三结合”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是一个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伟大力量的巨大组织形式。实践证明,它能充分发挥各种武装力量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整体威力,从而使敌人陷入我全民的整体包围之中。
第二,在形式上进行广泛的整体动员。在寻求到战争力量的根源是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之后。怎样把他们动员起来,使之投身于伟大的革命战争之中,是对战争力量进行运筹必须回答的问题。它包括政治动员、经济动员、思想动员等等。例如:政治动员上毛泽东指出:“什么是政治动员?首先是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必须使每个士兵每个人民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其次,单单说明目的还不够,还要说明达到此目的的步骤和政策,就是说,要有一个政治纲领……其次,不是一次动员就够了,抗日战争的政治动员是经常的。……这是一件绝大的事,战争首先要靠它取得胜利。”(《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481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我党我军均按照毛泽东的要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多种动员形式,造成广大群众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热潮,形成人民战争强大的整体洪流。
第三,各种斗争形式上相互协调、整体配合。就是把武装斗争同各条战线、各种形式的斗争直接间接地配合起来。这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多种配合所形成的整体斗争体系,在政治上,将人民的武装斗争与政权的斗争紧密联系,既通过武装斗争去夺取政权,又要通过运用革命政权发动群众,组织武装斗争,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