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声中外的红色故都瑞金,不仅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而且是人民军队建军史上一座光芒四射的丰碑。在这座丰碑上,镌刻着早期人民军队浴血奋战、起死回生的英雄业绩;记录着红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前仆后继、百炼成钢的成长历程;描绘着一个个叱咤风云、威震敌胆的红军将帅的音容笑貌。人民军队自己的节日——八一建军节,也在这座丰碑上留下了最初的一页。
南昌起义军回粤途中在这里打了个大胜仗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开启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新阶段,拉开了人民军队创立与建设的序幕。起义成功后,起义军即按中共中央预定计划,主动撤离南昌,南下广东。其间取道瑞金,在瑞金境内打了个大胜仗,军心为之一振,谋划因之一新,从而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和人民军队建军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起义军南下时值盛暑,沿途多山,兵士负荷重,加之反动当局造谣惑众,群众闻风而逃。致使起义军行动维艰,竟至饥不得食,病不得医,死的死、逃的逃,军心动摇。经过临川整理,情形才有所好转。
8月25日,以贺龙(南昌起义部队总指挥)为军长的第二十军,到达瑞金城东北15公里的壬田镇,在大垄里这个地方与堵截起义军的“讨共第八路军”右路总指挥钱大钧部5个团遭遇。贺龙亲率所部一个团与敌接战,朱德也率约一连兵力投入战斗。数小时后,以叶挺(兼起义军前敌总指挥)为军长的第十一军一个团也赶到参战。起义军不畏强敌,越战越勇。下午6时许,敌人开始往瑞金及会昌方向溃退。起义军兵分三路追敌而去,直至瑞金西南30公里的谢坊,逼近会昌城才停下。这一仗,起义军以少胜多,击破敌人3个团,是南下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起义军也伤亡600余人,其中第九军参谋长冉国平、第二十军一师三团团长余愿学壮烈牺牲,第二十军二师四团团长贺文选身负重伤,行至上杭牺牲。
翌日,起义军进占瑞金城,得到敌人丢弃的许多文件,方知敌人进攻我军的计划。为除后顾之忧,遂于8月30日发起会昌战斗。朱德、周逸群、周恩来、刘伯承、叶挺、聂荣臻等领导人都亲临前线指挥,贺龙则坐镇瑞金指挥总预备队,策应、支援各方。经过一天激战,起义军于当日黄昏攻占会昌城,将钱大钧部主力完全击破。起义军亦伤亡800余人。
瑞金、会昌战斗的胜利,削弱了反动军队的有生力量,锻炼了新生的人民军队,扩大了南昌起义的影响。与此同时,解除了起义军南征后顾之忧,为起义军调整一系列政策策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与空间。
起义军由会昌折返瑞金后,从9月3日起,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和以刘伯承为参谋长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参谋团,在瑞金城连续召开会议,分别对革命政权的性质,土地、劳动保护及财政政策和行军路线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并作出了一系列带根本性改变的决定(尽管有些决定事后又有所改变)。
此前前委和军事参谋团还于8月31日在瑞金研究并决定了新的行军计划。考虑到第二十军、十一军的参谋都逃跑了,原定军事计划有完全泄密的危险;还有大量伤病员及辎重需要水运等,遂决定放弃原定由会昌经寻乌入东江的路线,改道长汀、上杭入东江。
瑞金会议所取得的各项成果,为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作了政策、策略、组织、军事等方面的探索和准备,也为日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开了先河。
在瑞金期间,前委在对部队和军中党组织进行初步整顿的基础上,发展了一批新党员。起义军高级领导人中的贺龙、郭沫若、彭泽民都在瑞金入了党。这为困境中的党组织输送了极为可贵的新鲜血液,有利于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与此同时,前委还指导建立了瑞金的第一个中共支部——绵江中学支部。
红四军绝处求生的伏击战在这里取得大胜利
1929年2月9日,正是农历除夕。俗话说“叫化子都有个年节过”,而从井冈山下来游击赣南的红四军3000多号人马却因一路失利,仍被敌军苦苦追击而疲于奔命。当部队走到瑞金黄柏一带时,追敌刘士毅旅的先头部分已经咬上来,并与我军后卫接火。当晚,军党代表毛泽东、军长朱德在宿营地——大柏地的王家祠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利用大柏地南端有利地形设伏歼敌,摆脱被动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