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伟大而又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有很多十分年轻的红军将领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为长征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们更应缅怀这些为革命捐躯的青年英烈。
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贺昌
贺昌(1906—1935)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906年生,山西省离石县柳林镇(今柳林县)人。从小就立下“大丈夫不作岳飞死,也当作班超名震天下”的壮志。1921年在省立太原第一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曾任团地委书记。192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同年夏入上海大学学习。先后在太原、安源、北平、天津、上海等地从事青年和工人运动。被选为共青团第三、第四届中央委员。其间,曾为《中国青年》撰写《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五年来的奋斗》、《青年学生与职工运动》等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青年运动与工农运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后参与组织发动上海工人3次武装起义,是中共江浙区委负责人之一。1927年7月中旬,被指定为中共前敌军委委员,8月参加南昌起义。后又参加广州起义的组织准备工作。1928年参与重建中共湖南省委,选派干部,输送物资,支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曾被选为中共第五、第六届中央委员。 1930年春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曾组织唐山兵变和多次武装暴动,均因没有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在强敌进攻下失败。次年到中央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政治委员、第3军团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参加南雄水口等战役和中央苏区反“围剿”。他重视部队党的建设和政治教育,曾协助王稼祥主持召开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贺昌留在赣南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为掩护主力转移,曾亲率一支部队抗击敌人,右腿负伤,仍坚持指挥。后遭国民党军队大举围攻,形势危急,他动员大家说:“不仅要当胜利时的英雄,也要当困难时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在困难中考验出来的。”1935年3月率部向粤赣边突围,10日在江西会昌与国民党军作战中英勇牺牲,年仅29岁。
红军独立师师长——毛泽覃
毛泽覃(1905—1935),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人。受长兄毛泽东的影响,1921年在长沙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到常宁县水口山等地从事工人运动。1923年10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秋赴广州,曾在黄埔军校政治部和广东区委工作。后到武汉国民革命军第4军政治部任书记。192 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11军25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是年冬被派赴井冈山与毛泽东联络。1928年初任遂川县游击大队党代表。后奉命带队参加接应朱德、陈毅部队与井冈山部队会师。同年5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31团3营党代表,参加了龙源口等战斗。
经受战争实践的历次磨练,毛泽覃很快成长为红军的一名优秀指挥员。1930年1月任红6军(后改称为红3军)政治部主任,曾代理军政治委员。同年10月任中共吉安县委书记、红军驻吉安办事处主任。1931年6月任中共永(丰)吉(安)泰(和)特委书记兼红军独立5师政治委员。1932年任中共苏区中央局秘书长。其间,与邓小平等一起,同王明的“左”倾错误进行了坚决斗争。由于卓有战功,曾获一枚二级红星奖章。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下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红军独立师师长、闽赣军区司令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毛泽覃率部转战于闽赣边界的崇山峻岭,风餐露宿于山谷密林,不断寻找战机,打击敌人。1935年4月26日,在江西瑞金红林山区被国民党军包围,为掩护游击队员脱险,英勇牺牲,时年29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