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黑龙江海林市参观杨子荣纪念馆,这个馆从选址、建筑、内容陈设、资金筹措等方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或许对其它地方的红色景点建设有所借鉴和帮助。
首先是选址,纪念馆没有选在市区,而是选在杨子荣墓所在山冈的山脚下,参观者可以在参观纪念馆后,到山上拜谒英雄灵墓,也可以俯视海林市市容。这样的选址,把两个相关联的地方联结起来,可以避免游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奔波,节约了时间;同时,没有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和良田,是对国土资源的科学利用。
其次是建筑。纪念馆不是孤立 的一座水泥钢筋建筑物,而是依山就势,利用山体作依托,把纪念馆镶嵌在山体里。纪念馆的上面就是游人上山的步行道,从右侧进,左侧出,又可以避免重复走路。这样的建筑冬暖夏凉,可以减少开馆后运营的电力取暖成本。国内有一些大型博物馆,面积上万平方米,造价上亿元,有中央空调等现代化设施,结果后期运营成本太大,不堪重负,年年向政府申请经费,成为一块心病。
第三是内容陈设实事求是。我们以前对杨子荣的了解,一个是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一个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那上面的杨子荣红光满面。实际上战争年代的杨子荣,极瘦,且胡子拉碴。他是山东人,座山雕也是山东人,也许是有这层关系,杨子荣取得了座山雕的信任,达到了智取威虎山的目的。杨子荣参军时,家里已娶了妻子,也生了个女儿。后来,女儿夭折了,妻子也得病去逝,直到现在杨家后人的生活一直不富裕。这些史料的陈设,并不影响杨子荣的英雄形象,反倒觉得更加真实可信。
第四是纪念馆资金的筹措。场馆建设共投入1000多万元,向国家红色旅游建设资金申请一些,地方政府拿一部分,民政部门从陵园建设维护资金中切一部分,这些是大头。还有一部分是民间集资,这一部分数量不多,但影响较大,有驻军部队的,有当地企业的,有中央单位,也有个人的。管理处把捐助上千元的单位、个人姓名刻在墙上,这既是对他们的褒扬,也是对英雄的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