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岭北段)
(诗配画 蝶恋花:赞王紫霞)
第八部分 英雄谱
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本村百余名青壮年踊跃参加革命,其中,有九位青壮年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和生命,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们是:黄梦喜、黄国榆、黄国标、黄国妹、王肇锴、林梦元、林金清、姚光策、陈梅生。
最为突出的是黄梦喜全家人人参加革命,其中四位家人为民族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被誉为 “满门忠烈英雄家”!
同时,也走出了一位人民的功勋,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获得者——俞金辉老红军。一位人民公仆——原莆田市人大副主任黄国楷同志。
1、 满门忠烈英雄家
矗立在东泉村的纪念碑
黄梦喜(1888——1944)中共党员,中共闽浙赣、闽中特委交通站负责人。“飞白诊所”被敌人摧毁后,他带领其他同志迅速转移,继续坚持革命斗争。1944年初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捕,先后关押在莆田、永泰、福清等地。在狱中,遭国民党严刑拷打,敌人用尽各种酷刑,企图逼黄梦喜交出中共闽浙赣特委和闽中特委领导名单、住处,可黄梦喜坚贞不屈,始终不肯说出半个字。在受尽了无数次酷刑后,最后惨死在国民党福清监狱中!
黄国榆(黄梦喜之长子1908——1941)中共党员,早年学中医,又学西医。 “飞白诊所”的创办人。他潜心为穷苦人治病。由于受革命影响,在黄国璋、苏华的引导下,1929年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闽中第207团,一直为红军游击队伤病员治病疗伤,成为一名医术高湛的红军医务人员。1930年12月,外坑反“围剿”失败后,国民党在山区大肆屠杀红军、地下党。黄国榆继续参加闽中游击队,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闽中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80师独立大队。4月下旬,黄国榆跟随160多名闽中游击队指战员北上抗日,到达安徽后被编入新四军军部特务营,后任新四军某部医院院长(团级),疗养院院长等职,辗转在安徽、江苏等抗日前线。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 黄国榆所在的新四军军部被重重包围, 7000多名新四军官兵在突围中,全部阵亡壮烈牺牲!他也英勇牺牲了!
黄国标(黄梦喜之次子1913——1942)中共党员,年仅18岁时,就与父兄一道投身革命、加入共产党,参加闽中红军游击队!
1936年闽中工委在刘突军和方子明等人的领导下,在永泰建立宁里支部和凉山支部。黄国标担任中共宁里区委书记。驻扎在青云山 “红军洞”里,穿的是草鞋,披的是蓑衣,睡的是木片,盖的是草皮,长期与敌周旋,坚持三年游击斗争。
1937年秋,卢沟桥事件爆发,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斗争,闽中游击队改编后北上抗日,黄国标奉命留在闽中游击区并担任莆永边区游击纵队队长,领导莆永边界的青云山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 。
1942年2月,青云山及其周边的革命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引起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极大恐慌。对游击区开始了全面“围剿”。宁里区委书记黄国标、凤落区委委员李春柳及游击队员张大明等在反“清剿”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9岁。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黄国标烈士在永泰岭路牺牲地,特立纪念碑以纪念先烈的英雄事迹。
黄国妹(黄梦喜之女1923——1947)中共党员,从小受父兄革命影响,立志“ 巾帼不让须眉”。她从小练就了一手好枪法,是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双枪女快手”。1941年,年仅18岁时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并担任游击队交通员。
1947年春,闽中党组织根据中共闽浙赣特委指示,制定了左丰美率领的闽浙赣游击队和黄国璋率领的闽中游击纵队,各自向戴云山方向运动,准备会师戴云山,开辟新根据地的战略部署。为贯彻这一战略,闽浙赣游击队与闽中游击纵队,合并为戴云纵队直属支队,向戴云山区挺进。黄国妹在纵队领导高祖武等领导下,从莆田革命根据地翻过戴云山主峰,于1947年7月14日黄昏进入德化境内,突遭到国民党反动派武装的围追堵截,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在突围时,黄国妹对战友们说:“我是单身,无牵无挂的,我留下掩护,你们突围出去吧!”就这样,黄国妹及参谋长罗迎祥等5名队员留下断后,与数十倍的国民党军喋血苦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在打尽战友们留下的最后一粒子弹后,全部壮烈牺牲!就这样,一个如花似玉豆蔻年华的青春女子,身中数十弹英勇牺牲,年仅24岁!,
2、王肇锴:(王纪修之弟1916-1938)男 东泉东渡
东泉列宁小学学员。在兄长的教育影响下,从小接受革命教育,孩提时就参加儿童团,站岗放哨、查路条。1934年参加闽中工农游击队,在福(清)莆(田)永(泰)仙(游)山区一带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加入闽中抗日义勇军,国共第二次合作时,闽中抗日义勇军改编为陆军八十师独立大队。后改编为陆军八十师特务大队。从1934年起,他一直是刘突军的贴身警卫员,任警卫排长。1938.8.10,刘突军携带工委青年部长高万里、警卫员王肇锴,从泉州出发赴福州新四军办事处联系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的事宜,拟顺道参加在黄国璋家召开的闽中工委扩大会议后再去福州,却在莆田南门车站被钱东亮部营长彭时斌诱捕杀害,王肇锴被活埋于莆田东岩山下,牺牲时年仅22岁。
3、林金清:(1921-1949.8)男 东泉村西洋人。
东泉列宁小学学员,1936年参加闽中游击队,在福(清)莆(田)永(泰)仙(游)山区一带坚持三年游击战争,任司务长。1949年7月底,参加闽中支队司令部反“清剿”保卫战,不幸在国民党的“汇剿”中被捕,押赴莆田城关,离解放军(8.21)进城不足半个月,临解放时被杀害于城关南门外,光荣牺牲,年仅28岁!
4、陈梅生 (1923.8——1950.10) 男 白沙镇梨坪人,1923 08出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43团,参加保家卫国的朝鲜战争,1950.10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5、林梦元 (19 ——?) 男 白沙镇梨坪人 。
早年接受革命教育,1934年参加闽中红军游击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加入闽中抗日义勇军,国共第二次合作时,闽中抗日义勇军改编为陆军八十师独立大队,后改编为陆军八十师特务大队。北上抗日,编入新四军特委营2连,担任2连后勤的炊事员和军马的管理工作,某年牺牲在抗日前线!
6、人民的功勋——俞金辉,(原名苏瑶)。东泉村西洋人
(老红军余金辉同志)
(获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35年3月,由于俞金辉在列宁小学里接受过革命的教育,年仅15岁的他毅然参加了游击队,被编入福建闽中工农红军游击队二支队。国共第二次合作时,随刘突军编入陆军第80师独立大队,北上抗日,后改为新四军军部特务大队,参加了著名的安徽清江战斗、江苏淮安战斗,后转战在安徽、江苏、山东等抗日战场,直至日本宣布投降。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著名的山东莱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1949年夏,随着隆隆的炮声,他随华东野战军第十兵团第25军回到阔别11年之久的福建老家,参加了解放邵武、南平、福州、厦门等地的战斗。
解放后,他在福建军区后勤部、卫生部、第三野战医院、第十七野战医院、宁德海防支队等单位任职。一生军旅生活,南征北战,战功赫赫,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伤残二等甲级残废军人”。
1992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荣誉勋章,享受副省军级待遇。
第九部分 老一辈革命者的回忆
张兆汉(1984.7)回忆录摘要:
(中间为张兆汉同志)
(1).红207团澳柄遭重创后,广业红军游击队还有200多人,驻扎在西岐石,一天反动派郑英儿子引一个营的海军陆战队进犯西岐石村,幸有群众飞奔黄龙报信,杨伟,陈天章二人立刻带领队伍转移到澳柄东泉村。
(2)1930.9.闽中特委在龙西后坑村召开各县会议,突遭范少京带敌海军2个连的包围。邓子恢立刻下令;集中人员,分2路撤退。陈天章,王子明掩护邓子恢和各县与会干部及特委人员,不料途中遭到敌人的围杀,一时无法前进。危急之中,王天粦等奋勇杀敌,带领队伍冲出包围圈,安全到达黄店村 五里林一带,回到老根据地东渡。
苏华同志1961年7月6日回忆录摘要:
1938年,国共合作时期,党利用国民党组织农会的有利时机,派张伯庭,张作舟,康梅等党的干部参加了农干训练班。回来后,便到处组织农会。扩大我党的影响,增强我党的力量。当时莆田拥有8万人以上会员。农会的干部大部分都是党员,平原片会长是张伯庭,沿海片会长是康梅,山区片会长是王国清(东泉村)。东花由张伯庭领导。
农会利用国民党二五减租的口号。发动群众大肆开展公开合法的减租减息的斗争。38年底当局发觉不对,不利于国民党的统治,于39年下令解散农会,我党控制的农会随之由公开转入地下,继续秘密开展斗争。一直延续到1940年。
杨采衡回忆录摘要:
黄飞白即黄国榆,是我们闽中游击队的军医,他开办的飞白诊所是红军诊所,同时又是一个地下交通站。抗日战争时期,随新四军军部特务大队北上抗日,到了皖南新四军驻地。他医术高明。性格善良。救治过无数的游击队,红军,新四军病伤员,在独立大队时期就开始培养3个学医的年青卫生战士,在战争时期,艰苦锻炼,成了团级医院院长,疗养院院长。他生前救死扶伤的工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
第十部分 老区人民的深深的怀念
从1927年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里的人民向着党跟党走,土地革命时期,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成了闽中苏区最活跃的根据地之一。党的许多地方领导人常来常往于这里,领导这里的人民翻身闹革命。为了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建立一个新中国,他们奔波在广业山区的青山绿水之中。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留下了他们深深的足迹!他们就像一座座丰碑,永远耸立在人民的心中。老区人民永远怀念着他们。据不完全统计,他们是:
福建省委巡视员:邓子恢、王海萍、
中共莆田早期领导人:王于洁、陈天章、吴梦泽、吴承斌、蒋声、陈兆芳、陈 华、刘突军、黄国璋、苏 华、杨采衡、张兆汉、吴德标、雷光熙…
结束语
闽中苏区东渡革命根据地这段历史,客观地记载了英雄的根据地人民,在“白色恐怖”的历史背景下,不畏当局淫威,坚定听党的话跟党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步步走上翻身闹革命的道路,演绎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集中体现了东渡根据地人民一心听党的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忠于革命忠于党的崇高品质,为了民族解放为了建立新中国,前仆后继、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革命导师列宁教导我们说:“千万不要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早已翻开了新的画卷,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追寻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励志奋进、为建设一个富强文明的中国而奋斗吧!
资料来源:
莆田文化网:中共莆田党史办提供的史料。 《中共闽中地方史》 一书,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中共莆田市党史人物》(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莆田市文史资料》 第一辑 中共闽中党的领导人: 苏华、张兆汉、杨采衡等同志分别写的回忆录、 吴梦泽同志写的回忆录 王纪修1961年著写了<<莆田早期革命斗争回忆录>, 王纪修1965,4,13的《要求恢复党籍申请书》手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