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斗争的胜利,更为重要的是思想与文化上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没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指导,没有发展创新的中国新思想、新文化,要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正如邓小平说的那样:“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5页)
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国民党主席蒋介石父子在台湾反思了国民党的失败。在蒋介石看来,国民党不仅仅是在军事上打了败仗;更为重要的是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打了败仗。国民党主要输在思想文化上。对于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原因,蒋介石父子总结的是两条教训,一条是国民党政权的腐败;一条是国民党没有建立起适应新体制的思想文化体系[2]参阅《蒋经国自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蒋介石1949年10月1日日记)。他们意识到,国家的强大,不在于造枪造炮,而在于构建国民的信仰体系。
1948年新春,蒋介石在国民党高级将领集会上痛心疾首的指出:国民党腐败到了极点,再不制止,将死无葬身之地。一年多后,蒋介石的话变成了事实(3《蒋介石1948年新春讲话》《茶陵文史》1983年版、株洲市政协委员李文回忆文稿)。
国民党的腐败,在抗战胜利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个个接收大员,成了一个个腐败专家。
对于建立新的思想文化体系,蒋介石也是竭精殚虑的。面对中国共产党政治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的崛起,蒋介石焦虑万分。1947年,他曾问陈布雷,“为什么你写不出毛泽东那样有影响的文章。”陈布雷只好实话实说:“毛泽东的文章不是别人代笔的,而是他自己写的。”一句大实话,把蒋介石顶到了墙上。
这一句话,印证了毛泽东对创新发展中国的新思想、新文化,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说到底,毛泽东就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20世纪中国五四运动的兴起,促进了中国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型。五四运动的思想主题是民主科学,其成果第一是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使中国的面貌为之一新。第二个成果是推动了中国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结晶。第三个成果就是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四运动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历史开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历史的结束。
毛泽东在《五四运动的方向》、《新民主主义论》等经典著作中,对中国新文化运动做了充分的阐述。,明确指出,五四运动的方向就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方向。知识分子只有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方向。这个方向简单的说,就是完全彻底的为人民服务。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与世界各民族平等相处的新中国。这表明,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新文化运动,它的目标就是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中国。
中国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结晶,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毛主席就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毛泽东曾经赞扬鲁迅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毛泽东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4《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这些赞美词用在毛泽东的身上,同样十分贴切。毛泽东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是:
第一:
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取了西方文明的思想与文化。这个思想与文化的价值重心就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西方当代最为先进的思想理论。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任何一位思想家相比,马克思的思想高度都超过他们。马克思主义民主科学思想的深度与广度包含了黑格尔、康德哲学的合理内核,包含了孟德斯鸠的法学精神;也包含了亚当•斯密的经济法则以及经济道德原则。“在李嘉图的著作中,可以发现马克思大量的经济思想。他的一些哲学假设和注释可以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著作中找到。他的历史观是在圣西门关于阶级冲突的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劳动价值理论来源于洛克。马克思的原创在于,他从所有这些思想源泉中提炼出了一个统一的思想框架,把它构造成一个社会分析和社会革命的工具。”(美国•撒穆尔•伊洛尔•斯通普夫•非泽(5《西方哲学史》、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538页)毛泽东把这个工具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出了中国新思想、新文化的新形态,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涵盖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启蒙运动思想家的精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中国的思想启蒙跨越了西方几百年的时空,是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坚实的思想基础。这个转化的过程,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奥秘。
第二:
毛泽东思想的普及与深入,是中国新文化队伍中任何一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都不能比拟的。毛泽东思想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成为中国人民言行的工具和准则。毛泽东的著作发行量之大,之广,也是任何一位作家、学者所不能比拟的。毛泽东思想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成为千百万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工具,已经入脑、入心,与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结合融化在一起,影响力已经深深的铭刻在亿万人民群众的心灵和言行之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打土豪,分田地。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提出的口号。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消灭尽。 全民抗战,反对分裂。 持久抗战,胜利在望。 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口号。 打到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是毛泽东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提出的口号。
这些口号郎朗上口,既是当时革命任务的思想指导,同时也是简明扼要的群众语言。这些语言与革命实践结合在一起,成为最为广泛,最为深入的新思想、新文化的教育指南。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有陈独秀,有鲁迅,有郭沫若,有胡适、有矛盾、有闻一多、朱自清等等,这些思想家、作家、学者对中国新文化的贡献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就影响力来说,没有任何一位人的影响力可以与毛泽东相媲美。
第三,中国的新文化运动首先是白话文运动。毛泽东的白话文是最为生动、最具生命力的。毛泽东对中国白话文的推动犹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犹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犹如“春风杨柳万千条,六意神州尽舜尧。”
与任何一位文学家、作家、思想家相比,毛泽东的语言艺术都是一流的。毛泽东的诗词就是毛泽东语言艺术的结晶。
鲁迅的作品语言比较直白。但是,鲁迅的文章读起来,还是感到文言文过重。有的作品甚至是生涩,难以上口。
胡适的语言直白是直白,但是,有的过于直白就没有文采了。
郭沫若的文采非凡,但是,气魄和诗魂与毛泽东的格局相比,略输一筹。同一题材,毛泽东的满江红与郭沫若的满江红相比,高低之别,一目了然。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其思想境界的高低之分,也是文野分明。
毛泽东的语言,如行云流水,该直白的时候,就直白如水,流畅,入口;该有文采的时候,文采犹如斑斓的彩霞,绚丽多姿。
毛泽东形容新中国的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6《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06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这样优美的语言,不就是一首经典的散文诗吗。
毛泽东是中国气派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从不生涩,更不难懂。只要识字的人,人人可以看懂,可以朗读。毛泽东的语言,接近群众,接近生活。群众的语言随手拈来。
形容土豪的贪婪,毛泽东说他们看到财神爷,口水流着三尺长。
形容官僚主义者,毛泽东说他们是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神无主,七巧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形容自由主义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明知不对,少说为佳。”这样语言,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过目难忘。
毛泽东的经典著作《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都是口语化的作品,贴近生活,贴近人民,深刻高尚的道理寓意在浅显平凡的语言之中。显示出毛泽东思想导师,平民风范的语言特色。
从文化的素质上讲,毛泽东的书法艺术,诗词艺术,也是大家风范。
第四,毛泽东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是全方位的。
中国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发起为序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结束。因为,五四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目的是建设起一个自由平等的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四运动的历史任务就完成了。
在这个历史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流砥柱,作为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参与者始终与人民群众一道,谱写出了一卷卷威武雄壮的气壮山河的历史篇章。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代表,领袖、旗手,始终走在运动的最前列。这是一部中国历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时段。为建立新中国,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多方位、多维度、多层次的斗争混合交集在一起,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壮观的场面。在这样波澜壮阔的斗争背景中,毛泽东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显示出了自己卓越的领导艺术和雄才大略。
毛泽东是新文化运动中出现的哲学家。 毛泽东是新文化运动中出现的军事家。 毛泽东是新文化运动中出现的文学家。
作为哲学家,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写出的《矛盾论》《实践论》,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论作为指导,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精髓,创作出的这两部中国现代的哲学经典著作。这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胜利的思想源泉。
作为军事家的毛泽东,毛泽东大革命时期写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的战争和战略问题》”,在延安时期写出的军事理论著作《论持久战》,成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抗日战争的军事指导思想和原则,已经成为军事史上的经典。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指挥了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以战争开始的200万军队对抗国民党800万军队。最终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而毛泽东自己最为得意的军事杰作是四渡赤水,以红军的3万人对抗国民党的30万人。连军事家林彪、彭德怀,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都不得不叹为观止。
作为文学家的毛泽东,他所创作的诗词,记录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画卷。没有亲身经历,任何人写不出这样气势豪迈、绚丽斑斓的诗卷。
毛泽东以哲学家的头脑智慧,军事家的胆略气概,文学家的浪漫胸怀,行走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道上,作为伟大的旗手,只有毛泽东才名副其实。任何人都不能与毛泽东比肩。
文化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力量。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胜利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是用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没有毛泽东思想,就不可能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文化的力量战胜敌人,在曾国藩战胜太平天国的斗争中也得到印证。太平天国起义之初,一路凯歌。曾国藩与太平天国作战,是累战累败。但是,曾国藩为什么能反败为胜呢?原因就是曾国藩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训练湘军,武装湘军,而太平天国却是以外来宗教文化来灌输自己的军队。结果,太平天国被曾国藩的湘军打败。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战胜外来文化的案例。
毛泽东思想,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看,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但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毛泽东思想却是中国气派的,中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这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或者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成果就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创新出了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毛泽东思想是生机勃勃的,是充满激情和战斗力的。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毛泽东的著作有着无比贴心的亲和力,对于敌人来说,毛泽东的著作就是匕首和机关枪。鲜明的战斗性与人民性,是毛泽东语言的特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毛泽东语言战斗性与阶级性的鲜明写照。毛泽东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创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对于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和意志,对于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发展新的生产力,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与指南作用。(7胡应南《中国传统文化与21世纪中国》第75页,香港鲲鹏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
以上诸多方面,证明毛泽东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当之无愧的。
但是,进入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毛泽东随着历史与社会的变化,从事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直在探索之中,对社会主义的方向和任务也还在磨合与适应之中。随着“继续革命”理论家陈伯达、康生、张春桥、姚文元等不间断的鼓吹,毛泽东受其影响,也提出了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这实际上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必须以“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原则的错误的政治导向。
按照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必须实行由革命向“建设”“演变”的思想原则,(8《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2页)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不应该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而应该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应该是“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而应该是以毛泽东1949年3月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为思想原则,设立常设机构,把廉洁奉公、反对腐败作为政权建设的日常工作,“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假如在这个建设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原则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没有方向性失误的话,中国就有可能避免1957年反右派扩大化的错误;避免1958年反对彭德怀所谓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特别是避免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发生。
但是,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历史研究必须以已经发生的事实为基础,来研究历史,来判断历史。
在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方向和任务发生重大误判的背景下,毛泽东受到继续革命论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问题上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批判多于继承,扬弃多于创新,徘徊多于发展,保守多于开放。”(9胡应南《中国传统文化与21世纪中国》第76页,香港鲲鹏出版有的限公司2001年版)毛泽东上世纪50年代发起的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六十年代对“三家《村”的文化批判;对京剧《海瑞罢官》的文化批判,70年代对《水浒传》的文化批判,都是毛泽东在思想文化上,批判多于继承的表现。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开放包容,创新发展中国文化,显示出自己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才思敏捷,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令人们感到兴奋,感到万众一心。毛泽东1943年7月4日在延安为新华社写的社论《民主颂——献给美国独立纪念日》就是毛泽东蓬勃向上的精神的写照。国统区无数进步青年投奔延安,就是看到延安民主的空气比国统区浓厚才到延安去的。
而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毛泽东的对于新文化、新思想的建设,批判多于继承,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全面内战、打倒一切,”“砸烂公检法,踢开党委闹革命。”既伤害了社会主义制度,又伤害了自己的同志。毛泽东判断建国17年以来,国家的党政军等各个部门,基本上都是“资产阶级黑线专政,”这就极大的分离了革命队伍。1957年反右派,反的是盟友。 1959年反右倾,反的是昔日的战友。1966年文化大革命,斗争的是“党内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反的是自己的同志。这样,社会主义的人力资源就越来越少了。这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世间任何事物,人是第一宝贵的。
中国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积淀,既有“清芬世守、盛德日新”的先进文化的一面,也有“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历史惰性的一面。我们继承传统文化,主体是创新发展,同时也要舍弃糟粕。
曾经担任过湘潭大学校长、湖南省社科院院长的厦门大学哲学教授汪澍白长期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来龙去脉。汪教授认为,毛泽东在新文化运动中,一直是积极向上的,是冲锋在前的。毛泽东思想吸取了马克思主义的精华,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两者相比,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更多。这才有毛泽东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的创新与发展。但是,到了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毛泽东的创新精神以阶级斗争为纲,开始变得保守起来,甚至滋长了封建文化的政治糟粕,这就是家长制,一言堂。“文化大革命”被汪澍白教授比喻为“新瓶老酒”。“经济上是粗陋的平均主义;政治上是封建专制主义;文化上是现代迷信的狂热和各种历史沉渣的泛起。从历史发展来看,它是五四传统与延安精神的反动,也是对一切中西文化传统的否定。主观上越是前进,客观上反而越是倒退。这正是造成历史悲剧之症结所在。”(10《毛泽东思想的中国基因》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38页)
毛泽东对传统文化的过度批判,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民族性的合理的价值观。而同时,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价值意义的革命的价值观也丢弃了。这是毛泽东晚年的失落之处。因为,传统的民族的价值观没有了,革命的价值观也没有了,人民的精神家园也就没有了。这是毛泽东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伟大旗手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遇到的滑铁卢。价值观的失落,是文化大革命最大的失误。也是毛泽东历史局限性的事实所在。特别是林彪“四人帮”利用文化大革命,把毛泽东吹捧到“神坛”,这实质上是为林彪“四人帮”的野心服务的。本质上是一害毛泽东,二害自己。毛泽东自己也明白,“这表面上是树别人,实际是树自己。”
打倒孔家店,是五四运动过于革命的口号。中国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主要批判的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这种文化批判,事实上并没有给中国现代化带来促进,反而窒息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最伟大的历史功绩,除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以外,就是恢复了中国传统文化文明进步的本来历史面目。中国历史上社会的落后,经济由强转弱,不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不好,而是当时的中国人自己本身保守和自高自大的原因造成了文化的窒息和封闭,带来制度的封闭和落后,才引发经济的崩溃、社会的紊乱,人心的涣散,以致造成社会的塌陷。晚清的失败就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文化大革命也是历史的一面镜子。
毛泽东在1970年庐山会议给陈伯达戴上了一顶“政治骗子”的帽子。中国的政治家们应该明白的是陈伯达作为文革理论家怎么又成了“政治骗子”?这个“政治骗子”究竟欺骗了我们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