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6月17日,邓大姐又把这份遗嘱拿出来认真地、仔细地看后重抄一遍,根据当时的情况又补充两点。1982年11月5日,邓大姐写了第二份遗嘱,写给杨德中、赵炜、张佐良、高振普、周秉德六位同志委托处理她的遗物,如工资、文件、照片、图书、衣服等具体的交待。
邓大姐写遗嘱时,赵炜说她十分难受,曾劝她:“您写那么早干什么?现在不到时候!”邓大姐马上说:“等我不能写的时候已经晚了,趁我现在身体好,头脑还清楚,还能动笔的时候写出来好。这也是为组织上好办,对你也好。我活着的时候,有时有些事你替我背,我死了不能再让你为我背。我写出来公布于众,大家会相信,如果我不写,你说出来,人家就不相信。”的确,邓大姐说对了,在她的遗嘱见报时,有人问我,是邓妈妈写的吗?当听到这话后,眼泪止不住地流了出来,赵炜马上说是真的,这样的文字她是写不出来的。她深深感到了邓大姐的远见。
当邓大姐写完后,就好像了却了一桩心事。可她还总是不时地嘱咐赵炜:“我死后,把我给中央的信公布了,只是让大家知道我已不在了,就可以啦。”
邓大姐把一个人的生死看得很透。邓大姐说:“一个人的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谁也避免不了,逃不掉的。”她再三对赵炜说:“一个人死后大办丧事是劳民伤财的事,我反对在家搞吊唁,搞这些是给组织找事,给你们添麻烦。”说到这儿,邓大姐半开玩笑地说:“赵炜你做点好事,我死后千万千万别搞吊唁。”
邓大姐去世后,赵炜反映了邓大姐生前对她说的丧事从简的要求,一切是由组织安排的。邓大姐的遗嘱在报纸上全文公布后,引起了巨大反响。海外的一些报纸也予以报道,称赞邓大姐“留下来的是一份无所求、充满爱国情怀的遗嘱,留给后人的是无价的精神瑰宝”。
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辞世。作为一个陪伴了邓颖超27年之久的老秘书,赵炜和邓颖超的关系,早已情同亲人。遵照邓颖超遗愿,赵炜用装周恩来骨灰的骨灰盒捧回了邓颖超的骨灰,撒入海河。
一个半小时的讲述很快结束了。赵炜说,这只是西花厅的工作与生活的点滴,不足以概括“淮安媳妇”邓颖超的伟大的人格魅力,以及邓大姐和自己之间的真情厚谊。如今,已86岁高龄的她希望今后常来周总理故乡淮安讲一讲西花厅的故事——中国开国总理夫妇最平凡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