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群众 建设根据地
党中央和毛主席指出,到国民党区域作战,争取胜利的关键有两个:一是善于捕捉战机,坚决勇敢多打胜仗;一是坚决执行争取群众政策,使广大群众获得利益,站到我军方面。刘、邓首长也曾指出,一定要解决不愿拿部队、抽出干部去做群众工作的思想,要与人民群众结合,要学会做群众工作,搞好土地改革,只要我们路线、方针和政策搞好,很快就能建立根据地。
遵照党中央、毛主席及刘、邓首长的指示,我们进入桐柏地区后,在歼灭敌人武装的同时,十分重视群众的发动工作。我们把群众能否发动起来,看作是根据地能否建立和巩固的关键。
桐柏地区是一个老根据地,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但自从原中原军区部队突围撤出后,该地区在国民党的残酷统治下,广大人民群众受到极大摧残,党的各级地方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我军刚进入这一地区时,群众对我们能否站住脚抱有怀疑。为了使群众迅速发动起来,我们除了大量歼敌外,以南下干部为主,迅速建立各级党、团、政权、武装、群众等组织,开展群众工作。部队亦抽出干部组织工作队、工作团,配合地方干部深入农村进行宣传发动工作。宣传党的“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政纲,宣讲《中国土地法大纲》,激发广大群众的斗争热情,增强他们的胜利信心。同时,我们要求干部、战士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实际行动给群众以良奸的印象。
群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帮助广大贫苦农民解决土地问题,使他们从封建剥削中解放出来。为此,我们在进行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帮助农民建立起贫农团、贫雇农小组,领导广大贫苦农民开展了诉苦清算、打土豪、分浮财的斗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上地改革。到1948年2月,全区有100万人口分到了土地和财产,但是,由于缺乏经验,我们在开始时有些急于求成,企图在半年内解决土地问题,赤化中原,再加上一部分同志把老区土改的办法照搬过来,不顾当地干部和群众的觉悟程度,忽视群众工作的艰巨性,把少数“勇敢分子”的行动误认为大多数群众的要求,因而犯了“急性病”的错误。在解决土地问题上不是有分别有步骤地去发动和领导群众,而是用行政命令和包办代替的方法,结果使部分成果落到有些流气的“勇敢分子”手里,大多数基本群众的利益未得到满足。有的贫苦农民分到土地不敢要,有的一度分到土地,但在敌情严重和地富威胁下,又秘密将土地退还地主。
实践告诉我们,分浮财的办法虽然能一时鼓舞贫苦农民的革命热情,但并不能解决群众多大问题,而且社会财富过早分散和大量浪费,使军队的供应发生困难;过早的实行土地改革,由于条件不具备,也是行不通的。
1948年3月下旬,区党委在湖阳镇召开地、县委书记联席会议,传达贯彻党中央关于《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的指示,对土地改革中发生的“急性病”引起了注意,对问题有所认识,但由于认识不完全统一,未能根本纠正。6月6日,中原局根据党中央关于新区暂时停止土改,只搞减租减息和整党的指示,制定了《关于执行中共中央土改和整党工作指示》,规定全区立即停止分配土地,实行减租减息,合理负担。为了更好地贯彻党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区党委又于7月下旬在桐柏县平氏召开了第二次地、县委书记联席会议。这次会议,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使“急性病”错误从思想认识上得到了纠正。此后,桐柏地区停止了打土豪、分浮财、分配土地的做法,改为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
在贯彻“双减”方针中,区党委从本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做法:在已分土地的地区,发动群众进行了复查调整土地运动。复查主要是查黑地、瞒地及分配不合理的土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调剂。在未分田的控制区,发动群众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对恶霸地主、反革命分子采取了清算斗争,对中小地主实行“双减”办法。在边缘游击区,实行了团结一切社会力量,肃清敌人,发展地方武装,建立政权。
桐柏区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斗争中,虽然一度犯了“急性病”的错误,但总的来讲,广大贫苦农民在斗争中普遍获得了利益,阶级觉悟大为提高,为后来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创造了有利条件。
群众工作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帮助群众建立地方武装和政权。为把这一项工作做好,分散到各县、区的部队,执行了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任务,配合分配到各地的南下干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迅速建立了党的各级组织和地方政权,建立了地方武装和民兵。全区除前面讲到的建立了行署和三地委外。1948年7月襄樊战役后,又组建了以张廷发为书记、杜景云为副书记的江汉工委,后来成立了四地委和第4军分区。全区先后建立了桐柏、枣阳、泌阳、唐河、新野、襄阳、邓县、光化、南漳等21个县级政权,100多个区级政权,广大乡村普遍建立了农会组织。各地、县、区普遍成立了指挥部,组建了独立团、独立营及游击队。从而,根据地建设有了巩固的基础。
从1947年12月初我军挺进桐柏地区,到1949年3月上旬桐柏军区撤销,前后经历一年多的战斗历程。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桐柏区党委和军区在中原局和中原军区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积极主动捕捉战机,歼灭了国民党大量地方武装,摧毁了反动政权,打开了局面,站稳了脚跟;贯彻执行了党的新区政策,放手发动群众,建立了各级党组织和地方政权,建立了地方武装和民兵,加强了根据地建设;积极配合主力歼灭敌正规部队,经常牵制敌正规军六七个旅的兵力,有力地配合了兄弟部队作战;配合和支援了淮海战役,牵制了敌张淦、宋希濂、王凌云3个兵团,使其不能东进淮海战场,减轻了我军在淮海战场的压力。一年多来,我军区部队与敌人作战1200余次,歼灭敌人3.9万余人,我军发展到4万多人,解放了桐柏、唐河、枣阳、遂平、确山、泌阳、邓县、新野、南阳、光化、谷城、襄阳、南漳13个县城,全区面积达5.7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90余万。
由于党中央和中原局的正确领导,由于桐柏区党政军民的共同努力,仅用了一年稍多一点的时间,胜利地完成了创建桐柏根据地的任务。桐柏区的创建,在解放战争的伟大战略转变中,为推进战争胜利,起到了一定的支援作用。
链接:刘志坚将军简历(1912.1—2006.3)
湖南平江县人。一九二八年参加平江农民扑城起义。一九三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红军,一九三一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平江县长寿区赤色工会委员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政治部秘书处长、青年部长、民运部长、宣传部长,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宣传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东进纵队政治委员,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一局副局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十纵队政治委员,桐柏军区政治委员兼第十纵队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情报部副部长,总参情报部部长,总政宣传部部长,总政副主任,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昆明军区第一政治委员,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九八八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共一九八五年全国代表会议、中共十三大分别增选、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是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