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粟裕同志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一生
粟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第一大将,1907年8月10日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枫木树脚村的一个侗族家庭,1984年2月5日病逝于北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刻苦学习和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从普通一兵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常委、负责人,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副总理级)、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和解放事业、为保卫和巩固国防,为发展我国军事科学事业,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1955年9月,粟裕被授予共和国大将军衔,位列大将之首,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戎马一生、谋略如神,南征北战、居功至伟,文武兼备、勇冠三军,有胆有识、智慧超群,忍辱负重、度量如海,心境高远、淡泊名利,清廉如水、品格崇高,情系人民、唯独忘己,呕心沥血、鞠躬尽瘁。1940年的农历除夕,长期与粟裕并肩战斗的陈毅曾写过一副对联:“轻裘缓带羊叔子,食少事繁诸葛公”,以古代名臣羊叔子和诸葛亮做比喻,热情而真诚地称赞粟裕;陈老总的诗联一字千钧,也是对粟裕最确切的评价。粟裕以精湛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而享有“常胜将军”、“和平战神”的殊荣,屡创人民革命战争史上的奇迹;他更以光明磊落的胸怀“二让司令一让帅”感召了无数同时代人和后来者。作为曾被叶剑英元帅誉为“百战老将”和一代军神刘伯承元帅称誉为“智深勇沉、百战百胜的中国战略家”及毛泽东主席称誉为“人民解放军中最会打仗的战友”“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的战功赫赫的共和国第一大将军,却常常自谦为“沧海一粟,何足挂齿”,他的崇高精神、丰功伟绩和高风亮节给故乡人民、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都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信任与器重下,他先后出任新四军第一师(管六师)师长兼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苏中区委书记、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苏浙区委书记、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负责战役指挥的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三野前委书记、台海战役总指挥、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是解放军五大野战军中司令员在位的情况下被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授予军事战役指挥权的唯一副司令员,他指挥的车桥大捷(抗日)、高邮战役、七战七捷、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上海战役等十大战役,成为人民解放军战史上的经典杰作。在粟裕同志的军事生涯中,他始终遵照党的指示,经历了千百次的征战,他的光辉征战历程,谱写了一部壮丽的史诗,堪称人民解放军战争史的缩影:粟裕从南昌起义开始,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达22年的人民革命战争的全过程,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和解放事业立下了彪炳千秋的历史功绩,党和人民永远怀念他。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济南军区陆军学院政治哲学系教授,大型史诗《粟裕战歌》、《楚青九祭》作者暨即将开拍的电视连续剧《饮马长江》编剧吴洪浩先生敬献了花篮,并分别为粟裕故居和粟裕同志纪念馆题写了两幅对联。对联如下:(一)少年离家,即无家,终生未回家;老年想家,非无家,天下当为家(吴洪浩为粟裕故居题)。(二)一生征战,谁敌手,血泪为青史添彩;千秋功业,天地知,将风有后人评说(吴洪浩为粟裕同志纪念馆题)。
中国铝业总公司研究室主任、中国铝业报社兼职副社长赵秀富,中国武警部队海地维和联合国荣誉奖章获得者贺小飞等也敬献了花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