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坟葬十三位亲人
1941年周恩来曾表示,希望抗战胜利后能到母亲的坟前扫墓。他曾对记者说:“38年了,我没有回家,母亲墓前想起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恩情未报。”1950年他又深情地回忆:“1946年我在南京。南京离淮安只有300华里,我很想回老家看看,因为淮安还有我的两个母亲的坟……”。周恩来两位母亲的坟就在周恩来的祖茔地,位于淮安区淮城东郊闸口村夏庄村五组。周恩来家的祖坟地是当年祖父周骏龙迁居淮安后买下的一亩多地作为坟茔地。
史料记载,该村的杨志林等28位老人曾介绍过:周家的坟茔地在本地共分落三处;一处在闸口五队夏庄,共计七座坟,十三口棺木,其中除去人们能知道的周恩来的八婶母外,另外其他哪些人都不清楚了;另一处是闸口五队原知青农场球场东北角,总理的母亲坟地,此坟已经平整。(1965年春节前夕,周恩来带头移风易俗,交代侄儿周尔萃将祖坟地的万氏坟平掉。因当地农民不忍心将总理生母万氏的坟平掉,背着周尔萃等人把万氏的棺柩从老坟地挖起,悄悄抬到周家祖坟东南约300米的小农场重新安葬,并堆上土立墓,因无墓碑每年无人圆坟,三、四年后,墓也不见了。)再一处在城东南窑十四队,为总理的三叔坟,只有土堆一座,别无它物。三处祖坟,闸口夏庄五组一处是最大的坟地。据云:早在六十年代初淮城镇曾在周恩来祖茔坟茔地栽植有几百株青松和桃树,多年后这里滴翠昌盛。纵横成行,远望十分壮观,这坟地连同树木占地一亩多一点。周家坟茔过去一直由闸口六队六十多岁的薛水顺老人圆坟、培土、扫墓,后来由夏庄其他人负责看管坟地,每年周家交给看管坟茔费从未断过。周恩来的祖坟茔,原有七座坟墓,安葬周恩来的祖父母、堂三祖父母、嗣父母、生母、四伯母、八叔父母等共十三位亲属的遗骨。1900年周恩来的祖父周骏龙生病去世,安葬在这儿。1907年周恩来连续失去了两个母亲,在清江浦无法生活,只好带二个弟弟又回到驸马巷。周贻奎与夫人杨氏带着儿子恩硕,侄子恩来、恩溥、恩寿,一家六口人生活十分困难。1918年1月8日,旅日的周恩来“得知家信,痛知伯父哀痛,异常不知所以。”周恩来在日记中写道“我身在海外猛然到这个恶消息,那时候心中不知是悲是痛,好像没有知觉一样”……2月12日当周恩来从家乡的来信中得知,爹爹(嗣父周贻淦)和娘(嗣母陈氏)的坟棺木还露在外边时,心里越想越难受,恨不得即时回国,为家里处置这些事情才好。1956年周恩来的八婶母杨氏在淮安病逝,终年80岁,是最后一位安葬在祖茔地的亲属。
周恩来在淮安生活12年中,这里先后安葬了周恩来的祖父母、嗣父母等四位亲属,其中嗣母陈氏在清江浦去世。9岁的周恩来领着二个弟弟,扶着陈氏的灵柩乘船回淮安,借债安葬了对他有教养之恩陈氏妈妈。周恩来对嗣母陈氏感情很深,在日本留学时,他在1918年1月2日的日记中写道:“我把带来的母亲(指嗣母陈氏)亲笔写的诗本打开念了几篇,焚好香,静坐一会觉得心里难受,那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计算母亲写诗的年月,离现整整二十六年,那时母亲十五岁还在外婆家呢!想起来时光容易,墨迹还有,母亲已去世十年了,不知还想我这个儿子没有”……
1907年周恩来的生母万氏在清江浦病逝,而周贻能仍在外地谋生,未和妻子见上最后一面。周恩来外婆对安葬提出很高要求,以至周贻能无法安葬妻子,无奈,只能把万氏棺柩暂厝于清江浦的一座庙里,再度外出做事,至1935年周贻能终于积攒一点钱才返淮安来清江浦,将28年前停放在寺庙里的妻子万氏灵柩接回淮安,安葬在周家的祖茔地。周恩来童年丧母,9岁在淮安亲手安葬嗣母陈氏。1942年7月中旬在重庆,周恩来痛哭亡父,为其树冢立碑。1939年3月29日周恩来回祖籍绍兴祭祖扫墓。解放后他坚持平掉淮安、重庆、绍兴的三处祖坟地。
三次意想平掉祖坟
1953年周恩来委托警卫干事王雨波将八婶母送淮安时,并托他要淮安县政府将他家的老坟地平掉。在淮安王雨波会见县长赵荣洲、秘书长张文高,向他们传达了总理指示:“家里的坟地如果能种,而群众要求分,可以让群众去耕种”。
1956年下半年,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上,毛泽东提出废止土葬,实行火化,周恩来积极支持。周恩来继毛泽东之后在自愿签名单上,郑重地签了自己的名字。周恩来多次和邓颖超及周家亲属晚辈们说:“人死了,不干事了,还要占一块地盘,这是私有观念的表现”。周恩来最早从1952年就计划平掉淮安祖坟,历时13年期间,遇到八婶杨氏等亲属的强烈的反对,以及当地政府冷遇此事。1958年6月29日周恩来给当时淮安县副县长王汝祥转淮安县委信件,有关祖坟内容是“还有、我家有一点坟地,落在何方,我已经记不得了。如果淮安提倡平坟,有人认出请即采用深葬法了之,不必再征求我的意见,我先函告为证”。
1965年初阴历年底,周恩来在西花厅和嫡堂侄周尔萃商议讲:“中国几千年的风俗习惯,现在我们革命,要破掉这种习惯,我家的祖坟要平,坟地要交出去,不仅要交出,还要不影响拖拉机耕作。”并明确条件棺木要就地下沉1米以下,做到不影响机耕。周恩来担心家乡的乡亲想不通,不肯平坟,决定派一位亲属前去做工作督办此事,并要周尔萃回淮亲自处理祖坟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