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巷与周恩来故居
淮安地处苏北平原腹地,位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举世文明的大运河纵横南北,“日出斗金”的洪泽湖镶嵌其间,滔滔淮水浇灌着沃土,汩汩运河哺出厚重的文明。最让淮安人自豪骄傲的是,1898年3月5日我们的敬爱的周总理诞生在这片人杰地灵的驸马巷,并在此度过他童年难忘的12个春秋。周恩来故居坐落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区驸马巷历史街区驸马巷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东宅院临驸马巷,西院临局巷都是曲折的三进院。整个建筑都是青砖、灰瓦、木结构的平房。具有明清时期典型的苏北民居建筑风格。这座宅院是清道光19年也就是1839年,由周恩来曾祖父周光勋和弟弟周光焘以260两白银买的,占地1987.4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32间。大门上方“周恩来同志故居”门匾是由邓小平同志1984年题写的。进入故居正门向里走首先是周恩来童年读书的地方。从读书房向西跨过一个腰门便是周恩来诞生的地方,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诞生在东边的屋子里。屋里陈列周恩来的父亲照片和母亲的画像。父亲周贻能生于1874年,是个职员曾在山阳县县衙当个差,后来又在武汉等地教书,1927年在上海时曾帮助周恩来做过秘密通讯联络工作并掩护过周恩来。1942年周贻能在重庆的红岩村去世,终年69岁。母亲周万氏1877年出生,清江浦人,是清河县知县万青选的第十二个女儿,小名冬儿,娘家人称十二姑,她的性格开朗、爽直、豪放,办事精明能干。周恩来的母亲万氏生下恩来后,不久将其过继给陈氏,陈氏无奶哺育,就雇本城南门大街小鱼市口施家巷的二十多岁蒋江氏给恩来做乳母,乳母住房的门前有一口水井,周恩来曾跟蒋妈妈一起从这口井里打水饮用洗漱、浇瓜浇菜。蒋江氏出生于淮安古城东门外的一个农民家庭,她勤劳、善良,对周恩来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恩来一直称她为蒋妈妈,她经常带恩来在宅院种瓜种菜干些农活,还常带他串们走户,拜访亲友、看庙会、赶集市有机会让他接触穷苦人民群众,与他们增加亲密真挚的感情,感受底层人民生活艰难。蒋妈妈不仅用乳汁哺育了周恩来还用劳动人民朴素感情影响他幼小心灵。乳母住房的背面是周恩来嗣母的住房,周恩来小叔父周贻淦结婚不到一年便得肺病,日趋严重,为了使周贻淦得一定安慰,又使陈氏有寄托,也为了冲喜消灾,周贻能把刚出生6个月的周恩来过继给周贻淦做儿子,但过继不到两个月,周贻淦便去世了。幼年的周恩来由守寡的小婶母养育。陈氏1878年出生在宝应一个书香门弟,她的父亲陈源饱读经书,很有学问,因为没有儿子,就将女儿作为家庭教育重点,陈氏擅长文学书画,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丈夫去世后把幼年周恩来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生活希望。恩来的嗣母陈氏才学出众,是恩来文化启蒙老师。她多时教他认字块,练习书法,五岁教他吟诵古诗词,陈氏经常给他讲一些历代民族英雄的故事。这对恩来思想上文化上作了最初的启蒙教育。1904年6岁的恩来因生活所逼,于生母万氏,过继母陈氏、乳母蒋江氏一起移居清江浦外祖母家,塾读书,不久随生母和嗣母及两个弟弟,从外祖父家迁入陈家祖辈旧居——陈家花园在家中塾读,1907年生母万氏由于甲状腺肿大,当时无法治愈虚龄30岁便谢世。几个月后过继母陈氏又被痨病夺去了生命,只得简单便入殓,运回淮安同继父亲合葬。周恩来在一年之中失去两个妈妈。这时他9岁,他的童年是不幸的,时遇接连两个母亲的丧事后,又因父亲在外生活又困难,10岁的周恩来带着恩溥、恩寿两个弟弟从清江浦又回淮安驸马巷旧居,在婶娘的照顾下,过着独立艰辛的生活。至1910年春天,在东北奉天做事的四伯父周贻赓请三伯父周贻谦接恩来去东北。从此恩来离开淮安后再没有回淮安。百年岁月过去,驸马巷的人们还记着驸马巷周恩来童年留有的历史脚印,少年时代的周恩来他从家乡自然胜景和人文历史中汲取了许多有益的文化养料,一方水土地孕育和熏陶了一代世界伟人,驸马巷里是他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地方,对他的光辉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历史深述着驸马巷的名人丰碑将千古流長。驸马巷周总理的出生地,是故乡人民永远念想总理魂牵梦绕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