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暑交替,岁月如流,转眼间我离开老淮安城热土地,已有十五年的时间,留念故土的情感也越来越浓,这几年几次回城均到周恩来故居走一走,每一次带着深情走到故居门前文渠河边,心情非常欢畅,想过自己也曾住过城内关帝巷文渠边有38年的时间,多少年饮过文渠河清澈的河水,多少次在渠边洗菜、淘米、洗衣服、抬日用水和文渠结上很深的情缘,勾起我对文渠更多深想……
古城的老文渠,蜿蜒曲折,贯通淮安三城(淮城、夹城、新城)的一条河流。千百年来引来运河水,波光粼粼,碧水荡漾,流过九桥十八巷,流过多梦的百姓人家,供应着三城市民饮用水,排泄城市雨涝,它孕育出淮安多少风流人物,给人们留下美好的记忆。故居文渠边,想起一代伟人周恩来童年时,他留有文渠情感往事,使我更深体会伟人多年未回乡,他一次次念想故乡的文渠,时时萦绕他的心头,想着文渠关爱故乡的思念。文渠史事、美事给周恩来故居地有更多传说的光彩。
古城文渠历史悠长
文渠原为淮安城内的通水沟渠,最初名为“市河”即城市里的河流,由于历史沿革,市河在治城中久湮。明代景泰年间(1450-1456)淮安知府丘陵,山阳知县刘淳引运河水“疏通行舟”“淮郡三城向资灌输兴文文渠导其源,市河涧河宣其流”为民间食用所赖,文风所系,淮郡人文蔚起,士气民风蒸蒸日上,故士宦民众称之文渠。
文渠源来在地面上挖出来,普通沟渠,自明嘉靖年(1522-1566)知府王凤灵,因旧沟渠改凿宽深四五六尺等,甃以砖石复以厚板,引西水关之水曲折,达府学泮池在文渠的堤坡打下许多木桩,垒砌了砖坡。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秋冬间费白金五百两,重修疏了文渠,光绪六年(1880)造了彩红桥、起风桥,创建珠联璧合桥。光绪二十九年(1903)对文渠又彻底整修,雇佣民夫,调动弁勇挑浚文渠并修砌沟墙,运砌石料,修建桂花闸,修补城内文津桥、沦桥、红桥、真武桥、兴文桥、彩虹桥、起风桥、文寿桥、状元桥、柴竹桥、万寿桥等。挑浚河下罗柳河迥澜洞,并于所书院前,新开文渠八十二丈名玉带河。
文渠桥还留有名人和诗情画意之说,彰显淮安古城文化底蕴;如兴文桥、文津桥、文寿桥、文澜桥、文通桥至今桥名典故还在民间广为流传。如韩信胯下受辱处的胯下桥、兄弟俩争相孝敬父母的称娘桥、文学大师吴承恩(西游记)书中人物之一“齐天大圣”的大圣桥、旧山阳县县衙门前警示为官一任遇事要三思而行的三思桥、有颇具神话色彩的青龙桥、白虎桥、朱雀桥。有桥以人显,如状元桥、高公桥等。文渠给这座名闻遐迩的历史文化城增光添色。
文渠相传的情深深
周恩来故居门前文渠边至今仍传说:一次他们家和一位亲戚带着他们兄弟仨和恩灿等,乘小船出北水关到勺湖及河下去玩,玩得十分开心,以后就恋恋不舍,希望能乘船出去。八婶母怕他们有闪失,一再不允,后来干脆让人将小木船锁定文渠岸边,以防万一。谁知聪明恩溥很有办法,他用一根铁丝拔弄开铜锁和恩来兄弟们偷偷划出小船,时值午前,文渠涨水,小船顺河直下,很快出了北水关,穿夹城,直到河下状元楼的桥下,他们上岸听人说书、讲故事、又逛了竹巷街,玩的开心,结果时间耽搁较久,上游关闸,河床水位徒减,回程时水浅逆流,小船行进十分艰难,杨氏到中午不见几个孩子回家,就迈着小脚到处寻找,甚至几家亲戚也帮助找遍许多地方,仍不见人影,杨氏急慌了便请亲戚邻里借来大锣,满城寻找,直到太阳快落山了,周恩来几个兄弟才姗姗地将小船划到驸马巷文渠自家门前码头。
1958年7月周恩来和当也没责怪,一把上前搂住我,眼泪刷刷地往下流,这比挨打一顿还使我难受,我忍不住也哭了……
这是周恩来回忆八婶娘最生动情感往事,也体现他们之间那一段母子亲情。周恩来同志1960年一次接见淮安县委刘秉衡同志在回忆童年生活情景时说,文渠呢?还有水吗?小时候,我常从勺湖坐小船过北水关,到河下去玩,河下那时候可热闹呢,可见文渠给伟人留下的印象是多么深刻。
文渠情系伯伯的思念
三十六年之后,周恩来亲属侄女周秉德于1988年第一次踏上淮安家乡故土,在周恩来故居门前文渠河岸边,引起她对伯伯多个念想,她深情忆起1952年,那天,七妈(邓颖超)生时淮安县付县长王汝祥交流时还回忆这段往事;这一天中午我和几个小伙伴偷偷地把船从文渠划到河下,婶娘守在文渠码头,左盼右盼直到太阳落山,才见船影,她忙跑步相迎,身子晃动一下差一点跌倒,我很怕,心想这回免不了要挨惩罚。
病了,住地颐和园一个院落休养,那时伯伯很忙,也常忙里偷闲抽空去看望七妈,添上天伦之乐,我们在后湖岸边走到谐趣园,园中园的秀丽庭院看看,这正是给整天忙碌的伯伯一个最好难得休息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