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再踏追寻路——朱德文物文史资料征集亲历记
2017-10-02 18:06:33
作者:罗淑蓉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朱德儿媳赵力平与笔者罗淑蓉一起清理资料

朱德儿媳赵力平向笔者罗淑蓉讲述朱德身前的事

朱德孙女朱新华向笔者罗淑蓉讲述朱德遗物故事

在朱德的孙子朱全华处,笔者罗淑蓉清理登记朱德手迹

朱德儿媳赵力平和朱德故居纪念馆林馆长工作之余跳起了舞

    十年前,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怀揣敬仰之情,带着搜寻朱德文物文史资料之意,我们踏上了千万里追寻之路。时光飞逝,又逢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为了给朱德故居纪念馆陈列改展提供第一手资料和丰富馆藏,2015年至2016年期间,我和朱德故居纪念馆副馆长林品强一道,满怀深情,再一次追寻,追寻朱德留下的历史烙印,追寻朱德精神。

    感受亲人般温暖

    2015年9月,满怀憧憬的我们,一路飞奔,扑向了令人向往的文化殿堂——北京。
    按照出发前的构想,我们开始了朱德文物、文史资料的调查了解。于是乎,不知疲倦地奔走于相关的博物馆和研究部门。遵照他们的程序和授意,我们反复多次拜访。
    东城区的捉迷藏,弄得我们糊里又糊涂,究竟是你高不可攀,还是根本就读不懂你?
    西二环的温吞水,让人迷迷又糊糊,我们到底该怎样。
    西三环的风云变幻,让人不知所措。是我们跟不上你的节奏,还是我们根本就不属于这里?
    遭遇这样的境况,我们的心,飞速降温。
    “外边天冷,忙完了就赶快回来,给你们煮粥吃”朱德的儿媳赵力平妈妈一通电话打来,模糊了我的视线,滋润了我们疲惫而又孤寂的心,这也几乎是她老人家每天下午习惯性的电话。
    灶台边,她切菜我掌勺的场面,何尝不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回想让她尝味儿的情景,真是忍俊不禁。我夹菜喂到她嘴边,她那孩童般的举动,天真烂漫。她总是俏皮的树起大拇指,为我的厨艺打一百分。刷着锅,洗着碗,叮嘱的话语总也不断。
    为了驱赶外界带来的烦恼,吃过晚饭,九十高龄的她居然拉着林馆长跳起了舞。我深知,她是极力为我们营造家的气氛,让我们感到家的温暖。
    就这样,我们围绕她身边,习惯了向她诉说外面的苦,习惯了听她安抚的话语,还有她怜爱的目光。
    沉浸在家的欢乐中,我们的心暖暖的,早已忘却了外界的冷漠。
    两年时间里,间断的工作交往和接触,感受到了朱德后辈们的温暖。
    无论是到他们家访谈,还是清理登记朱德遗物,都会让人感到朴实、亲切。
    2015年11月,北京的天空大雪纷飞,按照约定,我们乘坐公交车前往朱德的孙女朱新华大姐的家。刚到她家小区外的街道口,远远的,伫立风雪中的一道人影撞入眼帘,迎着我们去的方向,频频招手。
    我的心跳加速,我们加快脚步,迎着飞舞的风雪,迎着风雪中身披雪花的新华大姐,如同奔向暖暖的阳光。
    “冷吗?”关切的话语和眼神,暖却了我们的心房。那一刻,融化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心,热泪和着融化的雪花静静流淌,浸润干涸的心田。
    进入家中,提前备好的热茶和水果递上来,我的心跳漏拍,瞬间有了回家的感觉,生活中,有个这样的大姐,真好!
    随后的时间里,大量的资料清理和登记,大姐的家,我们去过很多次,如同身居自己家中一样。
    一天,在大姐家清理登记时,林馆长突感眼前一黑,接着满脸冒汗,让从事医务工作多年的大姐也惊吓不小。她赶紧配药,让我们停下手中工作休息,并再三叮嘱,一定要劳逸结合,北京气候干燥,一定要多喝水,你们连续加班加点地工作,不适当休息,身体会累垮的。
    这样的交往,我们和大姐的心靠得更近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廋,我们和大姐的情感,却一天比一天更丰满。
    谁说女人比男人心细?这两年频繁的进出朱德的孙子朱全华家,对他的了解也更多了。
    两年来,在他家清理登记的时间最长,截止目前,这项工作都还没结束。
    相处中,曾为海军一员的全华大哥,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柔情的一面。每当入住跟他家同一幢楼的宾馆,他都会与夫人周彦从家中拿来水果、茶叶等生活用品,就连指甲剪都不会漏掉。
    他时时提醒我们工作间隙多喝水,天凉了,他让周姐为我们送来围巾御寒;天热了,他让周姐为我们准备西瓜降暑;担心我们饮食不习惯,他会亲自下厨做川味,孜然羊肉、红烧鱼、香辣蟹……香香可口的味道至今都回味无穷。真可谓细心、周到,体贴入微,这样的关怀备至,这样的情真意切,倍感亲人般的温暖。
    在与朱德家人的相处中,我们享受到了家庭的温馨,感受到了朴实、真挚的情意。这样的享受,这样的感受,激发了我们的工作热情。
    近两年的清理、登记、征集工作,超时的脑力劳动,繁冗杂难的工作强度,寒暑干燥的恶劣气候,生活的诸多不便,并没有压垮我们的意志,我们满怀激情,克服了艰难困苦,忘我的工作。

    感知伟人的风采

    两年来,我们无数次的踏进朱德亲属的家中,我们再次接受心灵的洗礼。聆听朱德的故事,我们感慨万千,感慨信仰的力量,感慨平凡中的伟大。
    回忆生活的点滴,幸福的微笑荡漾在亲人们的脸上,追述朱德的教导,他们记忆犹新。
    随记忆之门开启,赵力平妈妈若有所思,仿佛置身与朱德一起生活的场面。
    她说:我们这个家庭,不仅是一个革命的家庭,更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每到周末就是一家人集中学习的时间,也是劳动的时间,总司令会带着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种菜,一起养兰,也会跟我们分享他的劳动经验,在学习和劳动中,一家人其乐融融。
    目睹朱总司令生前的用品,一种伟大的人格力量迸发,我再次受到震撼,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在清理过程中,新华大姐手捧一个小小的咏梅牌半导体收音机,意味深长地说:文革期间,1969年10月,爷爷被逐放广东从化。在那里,爷爷的生活虽然清静,却受到种种限制和冷遇,平时只能在划定的区域内活动,离开住地需要经过广州军区主管领导批准,连去一次广州市区都不容易,更不要说到工厂、农村去看看。
    这样的软禁生活长达九个月,但爷爷从没抱怨过,仍以乐观的态度生活,仍然坚持每天的学习,仍然关心国际国内形势。他始终坚信,历史是公正的!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多么强大的人格魅力!
    随后,我去从化陪伴爷爷。我每天固定为爷爷念报纸、读《毛选》,《实践论》是读得最多的,还读《共产党宣言》等书籍。读完了要签字:某年某月,谁谁读了什么书。读完还要回答他提出的问题。他告诉我,读书要走脑子,要走心。去从化后不久,我当兵了,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安排在广州军区总医院工作。
    1970年7月爷爷接到中央的通知:准备参加在江西庐山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离开从化回北京前,爷爷去广州看我,专门买了这个收音机送给我,让我听听新闻,学习英语。就这样,这个收音机一直伴随我身边,就像爷爷一直在我身边一样,从没感到过孤独。
堵物思人,从大姐的眼里,看到了坚韧,看到了从未走远的幸福。
    亲情,是温暖的,带来的力量,也是满满的。
    北京的冬天寒冷刺骨,这天一大早,我和林馆长冒雨前往赵力平妈妈在天津的住地。那里,有赵妈妈保管多年的朱德遗物。下了车,初到天津的我,顾不上浏览城市的风景,我们迎着寒气逼人的风雨,急切地奔向目的地,进行整理、打包、装车。
    返程的路上,雨,越下越大,车流,缓慢的移动。雨天路滑,回到北京赵妈妈的家,快到晚上九点了。
    当时,出差来京的朱德故居管理局龙局长,正在赵妈妈家中看望老人家,他立即下楼,与我们一起来回往返,将拉回的东西搬到了赵妈妈家里。
    “先喝热水,暖暖身子,再下楼吃饭”耳边传来赵妈妈关切的话语,饥寒交迫的我们,心里,却是暖洋洋的。
    第二天打开包装,赵妈妈一一过目,抚摸一件件物品,她若有所思,向我们讲起了往事。
    展开蓝色咔叽尼羊毛皮大衣和深棕色毛绒棉皮帽,赵妈妈指向客厅墙壁上的照片说:你们看,总司令身上穿戴的大衣和帽子就是这个。抬头仰望,引入眼帘的,是朱德与夫人康克清在雪景中的合影,他们笑得那么甜蜜,那么温馨。
    赵妈妈凝神专注,思念之情溢于言表。两位老人家走出了她的视线,却深深的驻进了她的心田。
    拉回思绪,赵妈妈让林馆长穿上大衣,她眼里噙着泪花,带着不舍再一次看看,看看大衣的模样,浓浓的亲情依旧。随后,她又拿起皮帽戴在自己的头上,俏皮地敬了一个军礼。这一举动逗乐了我们,我赶紧按下快门,“咔嚓”一声,她那孩童般的笑容定格,定格亲情带来的温暖和幸福。
    翻阅朱总司令的战斗诗文,我深深感知,感知他指挥千军万马的风采,感知他超凡的军事才能。
    大姐拿出朱德在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的一枚印章,娓娓道来她心中的爷爷,她心中的总司令。
    她说:这枚印章,是爷爷当年签发文件和命令时用的。爷爷是人民军队的总司令,他是伟大的;爷爷又是千千万万人民大众的一员,他是平凡的。
    朱德喜爱书法,也经常作诗填词。闲暇时,就会提起毛笔,或抄录自己的诗作,或摘抄自己喜欢的诗句。
    全华大哥收藏了很多爷爷朱德的手迹,有自作诗、有题字、习字稿、抄录诗词和文摘、有参加相关会议的笔记和发言提纲。
    “护国军兴战纳溪,棉花坡下战云迷。恶战半年曹张败,帝国王冠落马蹄”这是朱德的自作诗稿手迹,描写了护国战争的战事和取得的胜利。
    1916年护国战争爆发后,朱德率部始终战斗在第一线,总是以少胜多,屡建奇功。指挥以棉花坡为中心的纳溪保卫战,进行16个昼夜的浴血奋战,取得胜利。朱德英勇善战,成为远近闻名的滇军名将。
    目前已经整理的手迹中,时间最靠后的是1976年6月11日的习字稿。6月21日,朱德在接见澳大利亚总统后就一病不起,于7月6日走完了人生历程。由此可见,朱德是活到老,学到老。
    1976年5月,朱德多次题写“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7月初,躺在病床上的朱德对到医院看望他的李先念说:“我看还是要抓生产,哪有搞社会主义不抓生产的道理呢?”临终前,还断断续续地念叨:“革命到底”。
    是啊,为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朱德用尽毕生精力和心血,革命到底!
    在整理过程中,全华哥自豪地说:我的毛笔字也是跟爷爷学的。爷爷说:“练毛笔字是对人,尤其是对你们年轻人陶冶情操的好方法,可以帮你修身养性。”“你们年轻人要从小养成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干好一行的好习惯。”爷爷对我从练字到做人做事的教诲,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人生道路。
    一件件物品展现在面前,犹如翻开一部厚重的革命史,一件件朱总司令遗物运往家乡仪陇,回归历史文化长河,回归人们的精神家园。

    感动平凡往事

    亲人心中的朱德,是威严的,可敬的。
    陪伴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呢?他们心中的朱德又是怎样的?带着这样的思考,2015年冬,我们相继探访了朱德身边的工作人员。
    “平时在家,工作人员都称他‘总司令’,很随和的,就像家人一样。没有架子,对我们很关心”警卫员曹登国激动的讲述和专注的神情中,透露出对朱德的敬仰和思念。
    伴着这个爽朗的山东汉子的讲述,他心中的朱德也一一呈现出来:
    总司令的生活简单、朴实。衣服破了,就补补,房子旧了,也不让翻新。在吃的方面,要求很低,只要有点菜,能吃饱就行。菜稍多一点,就会说:多了,吃不完,可惜了。
    家里孩子回来,他叮嘱我买菜不能超支,怕累着厨师,就叫儿、女两家周末轮流回来。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总司令一直坚持的健身法则。晚上必须泡澡十分钟,有时他会喊:小曹,过来给我搓背。
    总司令从不搞特殊,在红都制衣厂做衣服,叫我们必须给钱。从不让我们开车接送家人,必须自己坐公交车。
    工作人员成立了支部小组,我当时是党支部书记。每次的支部学习,只要在家,总司令都会参加。
    文革时,造反派把大字报都贴到家里走廊上了,总司令看了也不出声。后来,我才明白:总司令坚信,历史会还他清白。
    讲到这里,从他的神情中看到了心痛和愤怒。我想,一定是那段凄风苦雨中的总司令,触动了他的心房,总司令所遭遇的苦难,激起了他的不满。
    工作秘书徐建柱倒是多了一些淡定,说起朱德对他的教诲,总是乐呵呵地说:在总司令身边,我学了很多东西。
    总司令爱好书法。他的书法,先是出于颜真卿,后又改为黄庭坚。在他的晚年,凡是能够买到的黄庭坚书帖,他几乎全都买来欣赏临摹。
    对于书法,总司令的本意是:一是艺术爱好,二是休息脑子,三是活动筋骨。
    总司令对我们工作人员讲:生命在于运动,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既锻炼身体,又养成了吃苦耐劳的良好习惯。写字,就是一种辅助性的体力活动。
    悉听总司令的教导,我开始学写毛笔字。有了他老人家的指导,我的毛笔字一天比一天见好,直到现在,我都保持练习毛笔字的习惯。
    总司令很早就开始写诗填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而且对诗的写作也有独到的见解。
    为提高身边工作人员的素质,总司令不仅给我们讲析诗词,还会交我们作诗填词。他总是出题,让我们写,日积月累,在这种高唱低和中,我对写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诗作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保健护士郭勤英,讲到1960年初见总司令的情景,记忆犹新。
    “多大了?家乡在哪里?”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就像老爷爷一样。初见首长的紧张情绪,一瞬间烟消云散。
    后来,在总司令身边工作,我感觉挺舒服。总司令脾气特别好,对待我们就像自家的孩子一样,从不批评我们,也不提过多的要求,我们该怎样做,就怎样做。
    总司令有糖尿病,饭菜都要定量,我负责称秤,以及测尿糖、打针、吃药等护理。遇到外出,我们也要跟随一起,负责他的起居饮食。
    总司令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上按时做自编的体操,以活动全身。坚持早晚散步,雨雪天也不间断。如无特殊情况,每周日上午我们都陪他一起爬香山,他常讲爬山的感受,即“上山软脚杆,下山闪脚杆”。
    20世纪60年代,毛主席倡导中央领导同志要读32本马列主义书籍,我陪总司令一起把32本书读了两三遍。他让我摘录重点,我一供摘录了11本笔记。他把我摘录的内容逐字逐句读了好多遍,并用红笔加以圈点。这些笔记本我至今仍保留着,另外还一起通读了两遍《毛泽东选集》(1—4卷),读的过程中,总司令会给我讲文章的背景和主要精神,使我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除了读书,总司令还爱好写诗,他经常给我们讲如何写诗,也要求我们写诗,多写诗,他说写多了就会了,就好了。为了鼓励我,总司令几次给我题字赠诗。
    “共产党员郭勤英,维护病人很认真,五年工作如一日,业余努力学毛经。”展开1965年12月20日总司令题写的诗句,郭勤英激动万分。
    我想,这份激动,一定是感恩于总司令的关怀,感恩于总司令的教诲。
    就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在总司令身边工作6年,学到了很多很多,他对我的教育很深、很大,对我后来的工作、学习和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几十年来,我做人、做事都按总司令的教导,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家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今,这些工作人员,都已迈入老年。但他们始终保持年轻的心态,保持初心,努力地学习,愉快地生活。这,也正是我们所希望的那样。

    追寻红军足迹

    2016年初冬,告别寒冷的北京,迎着南方的细雨,我们踏上江西这块神奇的红土地。夜幕里,那个等候多时的身影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他,对红军有着特殊的情感,他的身体里,流淌着红军的血液,他的父亲孙文旺曾是朱总司令长征时的警卫员,他的名字叫孙进章。
    坐上他的车,一曲舒缓的《盼红军》在车厢回荡,把我的思绪带入了荡气回肠的情景。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当年,这里的老百姓天天盼,盼着红军,盼着解放。
    这块红土地,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红土地的人,给了我们深情厚谊,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
    有了孙进章的感召,来自江西收藏界的爱心人士冯智幸、杨萍从上饶赶往鹰潭。述说了他们对朱总司令的崇敬,对红军的热爱,纷纷表示尽其所能,广泛收集,无偿捐赠。
    在孙进章的带领下,伴着经典的红歌,我们一路飞奔。奔波在鹰潭、上饶、抚州等地的乡间小路,走村串户,追寻红军的足迹,探访红军的故事,收集红军留下的历史印记。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淮海战役双堆集主战场举行烈士纪念日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
·下一篇:特稿:毛小青周秉宜刘康冯海阳彭洁等革命后代和烈士家属参观常州“红色三杰”纪念馆(组图)
·特稿:中红网主办第21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由吴连登讲述故事(组图)
·特稿:中红网主办第21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由吴连登讲述故事(组图)
·特稿:“人民军队忠于党,铁军热血铸军魂”——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举办纪念新四军成立80
·特稿:“人民军队忠于党,铁军热血铸军魂”——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举办纪念新四军成立80
·特稿:当年外国人如何看延安(组图)
·特稿:韦国清上将的政协情怀(组图)
·特稿:“喜迎十九大 颂扬安源红”亲子经典朗诵会拉开帷幕(组图)
·特稿: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曾志刚教授一行来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参观调研(组图)
·特稿:信阳师范学院生科院组织参观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组图)
·特稿:从习仲勋纪念馆撰嵌名联谈及毛泽东盛赞之习仲勋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中红网主办第二十一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
中红网主办第21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由吴
江山、杨建国、布铁威:中红网主办第21场毛主席身边
特稿:中红网主办第21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
特稿:中红网主办第21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
周恩来故居喜获珍贵周家资料(组图)
青春跟党走 砥砺奋进“120”(组图)
“人民军队忠于党,铁军热血铸军魂”——北京新四军
赵朋洋:“人民军队忠于党,铁军热血铸军魂”——北
特稿:“人民军队忠于党,铁军热血铸军魂”——北京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