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自小成长在革命先烈以血泪凝铸的新世界里。暂不论当今贫富差距所导致的程度差异,至少在前辈所打下的这片辽远的中华大地之上,所有人都坐拥着相对安定和平的生活条件。新世纪的我们大多对于20世纪中国错综复杂的革命形势背景下的中国红军及其精神情怀,尚觉模糊,常有或远或近之感。尽管我们不难从卷帙浩繁的相关书籍中了解到过去各大战役的故事与详细细节,却始终出于时代局限而难以真正理解旧时环境的艰苦性,以及独立的一个个个体在面对战友的离去与敌人爆发出的身为同类的险恶人性时内心的困苦与悲壮。
由于自小成长在东南沿海,此前我对西路红军的了解甚少,甚至很大程度上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上一笔带过的几行文字。对于中国西北地区诸如河西走廊等的艰苦环境并无实际感触。直到15年来到兰州念大学,加之此次相关内容的暑期实践,我才对西路红军或者早期印象里的中国红军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在红军西渡黄河,欲执行“进军宁夏、打通苏联”的宁夏战役计划时,由于战局突然发生变化,南线敌人突进靖远,且作为进出宁夏的门户的中卫也已被敌人重兵抢先占领,从而致使黄河东西两岸的红军被敌隔断,故中共中央改变了作战计划,命令过了黄河的部队组成西路军,并在徐向前、程昌浩的指挥下向河西走廊腹地进发。
1936年11月18日,红西路军占领永昌。21日,西路军总部及直属部队进驻永昌县城,与此同时,国民党地方军阀马步芳与马步青的“马家军”对此展开了猛烈攻势,双方激战二十余次,最终红西路军歼敌6000余人,并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永昌区政府------这是河西走廊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此后,红西路军在永昌几乎无日不战,然而由于当初黄河东西两岸的红军被敌隔断后河西走廊处的敌我力量比较已为敌强我弱,加之地理环境恶劣、粮草匮乏、局势复杂化及战略指导问题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了西路军整建制两万多人在河西走廊全军覆灭。据有关数据统计,其中战死者有7000多人,而被俘者达12000多人。在被俘者中的两千多名女战士的下场尤为惨烈,大多受尽了蹂躏、虐杀等人间苦难。而西路军的幸存者的命运也大多坎坷,尤其是在60年代的文革中,他们遭到造反派的污蔑,受尽侮辱与摧残,长期蒙受不白之冤。其中又有许多老兵被迫害至死,而这些情况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才逐渐得以平反。至此,只叹道活着,便是一种无可匹敌的勇气。
不管是八坝阻击战、苟家西庄阻击战抑或是主要为年轻女战士的战斗力相当薄弱的前进剧团遭遇战,均已成为尘封在遗址中的历史记忆。我们固然不可能有切肤之痛的完全感同身受,却依然从大量的文字记载与实地考察体悟中得到了刹那的触动。
新时代的年轻人也许或多或少都听过长辈的教导,常如“相比我们那个年代,你们真是生活在了最好的时代,应当珍惜、感激并感到十分幸福。”自然我们也时常难以领悟到长辈话的话中真意,只觉当下烦恼依旧繁多。我以为当事者未曾经历过的时代往往是无从比较的,而所谓困难也是相对的。依时间纵向地比较彼时的困难与此时的困难,比较二者的生活条件,对于曾经有过刻骨铭心经历的长辈们而言确有意义,而对未有实际经验的年轻人而言却显得较为单薄-----生活在相对安定环境的他们的幸福感也许更多地来源于横向的同辈比较。
因而我想当我们面对西路红军征战沙场极力创造新世界的努力时,必应心存感激,并反而珍惜,至于幸福,却不应简单地从前人的历史经验与成就累加中理所当然地获取(况且即使我们选择了这样一种获取幸福感的方式,最终也会发觉得到后其存留之短瞬着实缥缈虚无),而应怀着前人将腐朽堕落的旧世界踩在脚下并决心创造新世界的一往无前的勇气与信念,在属于我们自己的这片时代创造属于我们的幸福。
罗曼罗兰曾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以后还能依然地热爱它。从西路红军的战斗历程与故事中我们便能很清晰地看到这样的一种英雄主义情怀:两万余人在面对生活的苦难与现实的残朽时不曾选择沉没在漆黑的死水中,却坚定地怀着构建新世界的热情与视死如归的勇气成为了推动中国革命历程的强劲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