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袁永涛,男,汉族,生于1963年6月,1984年7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国文学系专业,先后在永昌一中、永昌三中从事高中英语教学20多年。后从事《永昌县志》编撰工作,后调入永昌县委宣传部从事红西路军史料整理研究工作,再调入永昌县旅游局和金昌市委文明办,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成立后,被组织部门调入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专职从事红西路军史研究工作。目前是省委命名的红西路军史研究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2012年出版长篇小说《天下骊靬》,在港台澳地区引起轰动。2014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西路军鏖战永昌》专著。先后下“中国共产党历史网”、“甘肃省委党史网”、“中国红色旅游网”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2015年被永昌县委县政府授予“永昌县首批届拔尖人才”。
“复成功”字号给红军赶制毡鞋八百双(二十七)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下旬,西路军已到永昌,那时我和王有福在王瑜的“复成功”商号里当店员,字号是经营日用杂货的。地址就是现在人民银行的旧址。王瑜本人又是当时商会的会长。
红军到永昌驻下后,一位首长(据说是徐向前)和一个姓刘的科长在一起,一度住在原国民党党部(即县中队旧址)。这个刘科长常来“复成功”店铺。我们经常早晚送洗脸水、送开水,还给他们干些零星杂务活。所以,交往也很多,逐渐熟悉了。
红军住到十五天的时候,这个刘科长熟悉了“复成功”的情况,知道店铺里有收来的秋羊毛,他说,奉首长之名,你们的羊毛拿出来,给首长们赶制毡鞋。我们立即给王瑜转告之后。王瑜找来了四、五个毡匠,把收下来的八百斤秋羊毛拿出来,就在店铺院内设摊开始赶制,不到一个月时间,制成八百双毡靴,交给了刘科长。那年冬天。天气十分寒冷。地皮冻得都裂开了口,当刘科长接收到这部分毡靴时,还说了不少的感激话。
部队离开永昌的前三天,刘科长对我说,你们有啥事,要赶快告诉我,不然我们走了你们就不好办了。当时我们再没有什么事,只是红军刚来永昌后,把“复成功”字号的一部分账薄收到县党部刘科长的住处放着。我们当即提出要这些账薄的事。刘科长又说,你们的帐,你们认得,到我们住的那里你们自己找去。我和王有福去到县党部的一间屋子里如数找回了账薄。
红军西进的那天下午五点左右,一个很年轻的红军背着号,拉着一批黑马,配合首长出了县党部大门,到西小十字,停留了片刻,朝钟鼓楼方向观望了一会儿,然后就出西城门了。当天晚上八点钟左右开始,县城内的部队全部出城西进,夜里十二点前全部撤走,红军从进城到西进共住了四十五天。
西路红军刚到永昌后,还有一个剧团,每天早晨吃过饭就到东街会馆的戏台上演戏、宣传、发动群众,还有些红军又组织了一部分十二、三岁的少年、学吹号、学军乐。红军剧团的人很多,大部分是年轻姑娘,有七、八十人。他(她)们都住在盐店巷仁文智的院子里。这个院子是里外套院。过了不多天,这个剧团再不见去东会馆的戏台演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