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癒归队:原来己举行过追悼会
回到家乡的段苏权,一心想找红军,他知道红军去了西北,正在那里抗日。
1937年9月的一天,有个叫谭毛狗的老乡从西北回来,谭毛狗当过红军,长征到了西北后,跟张学良的部队打仗被俘,当了东北军的勤务兵。现在请假回乡探亲。
段苏权从他嘴里获悉很多红军的消息,心情豁然开朗。
他向谭毛狗要来军装和休假证做护身符,直奔太原,见到了八路军办事处主任任弼时。
老上级任弼时见到段苏权,惊愕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以為遇到“鬼”了。
他激动地拍着3年来渺无音讯的师政委,高兴地说:“我们曾给你开过追悼会,原来你还活着啊!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段苏权将自己这3年的经历做了汇报。
任弼时听后,不断赞扬李木富和刘维初的仁义心肠,并说:“将来革命成功了,应该好好感谢他们。”
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段苏权终成我军赫赫名将。
难忘恩情:寻找救命恩人
每当看到脚上那块伤疤,段苏权就会想起远在武陵山区的恩人。
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多次打算到当年战斗和蒙难的川东武陵地区,去寻找救命恩人,但一直未能如愿。
改革开放后,政局稳定了,他再也坐不住了。
1983年10月6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军事学院政委的段苏权怀着多年的夙愿,从北京来到阔别多年的四川省秀山县,参加秀山土族苗族自治县成立大会。
回到49年前战斗及蒙难的故地,段苏权感慨万千。
在秀山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陪同下,段苏权走遍了蒙难地区,访问了不少干部群众,一连查看了5个山洞,由于年代已久,加上他当年也未给李木富留下自己的姓名和暴露自己的身份,始终没有打听到当年的救命恩人的下落。
由于时间关系,公务繁忙,他不得不回京。
深感遗憾的他,只得委托秀山县的党史部门,代他继续寻找恩人。
李木富:“红军的亲人”
段苏权返京不久,他回到秀山的消息,传到李木富老人的耳中,老人万分激动,立即叫大儿子告诉秀山县委领导,介绍了当年掩护红军的过程,并邀老红军到家里做客。
秀山县党史研究室,随即来到老人家里,终于弄清了50年前这一传奇情缘,发生在雅江乡丰田村,并找到当年救护段苏权的几位老人,他们是:86岁的李木富;94岁的苏仕华;同时,得知李木富的爱人杨桂花已经去世了。
当段苏权亲眼看到秀山县党史研究室寄来的几位恩人的照片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情不自禁地写信给秀山县委说:“见到几位老人的照片,我是多么地高兴呀!他们无愧于红军的亲人,理应受到新社会的尊敬和爱戴。”
他多次寄钱给这几位老人,一次就寄了1000元给李木富。
红军桥:承载将军与苗寨兄弟的血肉情缘
1984年4月,中共秀山县委和县政府为了表彰李木富老人,将一块写著“红军的亲人”的匾额赠送给了他,转达了段将军对老人的亲切问候;并奉上了段苏权寄来的款项。
老人回顾往事,历历在目,千言万语,化作滚滚热泪……
长期以来,段苏权从来没有忘记革命老区人民,更是时常惦记自己的救命恩人。经常托人问候李木富,要什么待遇?
而李木富做好事不图回报,未提过任何照顾要求。
只要求他,能在村庄前的车田河上架一座桥。
于是,由段苏权出资,车田村民献工、献料,在车田河上架起了一座水泥、混合、鹅卵石桥。
后来群众就把这座桥叫做“红军桥”。
秀山人民县政府,把当年李木富掩护红军段苏权的岩洞立碑,命名為:“红军洞”。
“红军洞”旁立了一块刻写有李木富掩护红军伤患的事蹟碑,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1993年9月28日,段苏权将军去世。
段苏权逝世后,时年91岁的任弼时夫人陈琮瑛前来悼念。她说:“长征路上,我们已经為段苏权同志举行过一次追悼会,可他没有死,拖著打碎了的脚,一路乞讨又爬回部队……”
如今,在秀山土家苗寨的“红军洞”、“红军桥”、和“红军的亲人”李木富的故事,成了全国的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谊深的革命传统红色教育基地。
本文取材於秀山自治县政协《秀山文史资料》、《秀山县党史资料》;党史资料《红广角》原题:《“乞丐将军”寻草根救命恩人》以及李木富后人回忆录等)。
相关链接:段苏权将军生平
段苏权(1916年-1993年),湖南茶陵人。
出生于农民家庭,1930年参加革命,歷任茶陵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湘赣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共黔东特委书记兼红军黔东独立师政治委员等职。
1934年11月底至1937年11月受伤脱队,归队后,歷任中共平北地委书记兼平北军分区政治委员;冀热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八纵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参谋长;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志愿军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空2军军长等职。1955年授少将军衔。
1964年起任中国驻老挝桑怒工作组组长。
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委;全国人大常委等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