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安徽金寨2016年7月27日电(李业坤)7月20日上午,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在安徽金寨干部学院举办金寨调研基地正式揭牌仪式。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邓纯东,六安市委副书记、金寨县委书记潘东旭出席了仪式,并为基地揭牌。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委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部主任金民卿,县委副书记、县委党校校长王思春、副县长王玉华等出席了研讨会。潘东旭还代表安徽金寨干部学院为陈志刚等9位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专家颁发了兼职教授证书。王思春主持了揭牌仪式。
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将军县。土地革命时期,金寨境内相继爆发了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又称商南起义)和六霍起义,先后组建了11支成建制的主力红军队伍。在全国的4支长征队伍中,有2支(红25军和红四方面军)直接诞生于金寨和主要发源于金寨。解放军的18个集团军中至少有6个集团军(第12、13、21、38、39、16集团军)和金寨红军有渊源与血脉关系。金寨县培育了59位开国将军、600多位地师级以上领导干部。全县先后有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绝大多数血洒疆场、为国捐躯。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就有11000多人,是安徽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中华英烈大辞典》中收录全国县团级以上烈士1.5万人,其中有金寨籍烈士330人,是全国烈士总数的五十分之一。解放后,国家又在金寨境内修建了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建库时,淹没良田10万亩、经济林14万亩、经济重镇真3个,10万库区群众移居深山。
潘东旭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在金寨县建立调研基地,这对于传承革命传统,弘扬大别山精神,更好地推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潘东旭强调,金寨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较早传播的地方。早在1920年10月,原安庆政法学堂的学生徐守西在金寨燕溪小学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1922年,共产党员詹谷堂组织成立了“青年读书会”,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1924年,金寨境内成立了第一个支部——中共笔架山农校支部。在金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了较早的接受与宣扬,并孕育了十分珍贵的红色基因。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是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课题研究的权威机构,在坚持和发展、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方面做出了特殊贡献。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在金寨建立调研基地,把革命老区与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更加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必将有助于进一步挖掘老区红色资源,释放红色文化效应,促进金寨经济社会发展,让老区人民更加坚定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我县将以此为契机,努力把金寨调研基地建设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的重要课堂,建设成为加强央地合作交流、推动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的重要纽带,为实现“中国梦”、“金寨梦”做出老区人民新的更大贡献!
邓纯东强调,金寨人民为了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奉献了“三个十万”(10万英雄儿女、10万亩良田、10万移民),集中体现了坚贞忠诚、牺牲奉献、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今天,革命战争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老区人民的英雄事迹却将永远载入史册,老区的革命精神作为历史的精华积淀,也将永远流传下来,成为我们今天经济社会发展的指路灯塔和精神支柱。
邓纯东指出,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徽省金寨县考察调研,对金寨县革命历史和大别山精神做了高度肯定,做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怀着对人民的热爱、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要求,打好脱贫攻坚战,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等重要论述,并勉励我们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这为我们的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金寨调研基地的设立,就是响应总书记的号召而设立的,有利于学者深入了解革命老区的实际,了解老区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状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有利于研究、宣传金寨,能为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有关专家,新华网、人民网、安徽日报社、江淮杂志等记者,金寨县委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县直工委、县党史局、县文广新局、县博物馆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学员代表参加了有关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