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七天的谈判,双方于27日达成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是:
红军提出的12项条款:
1、 红军的集中地点以黄安县七里坪为中心;其它有礼山县的宣化店、黄陂站、罗山县的张家湾; 2、 红军游击队在鄂豫皖三省设三个办事处,分别住湖北省黄安县、河南省确山县、安徽省立煌县; 3、 允许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 4、 释放政治犯; 5、 红军武器弹药和给养由国民政府补充; 6、 驻地如有土匪扰乱治安或社会秩序,红军有权给予镇压; 7、 红军开赴抗日前线的交通工具由国民政府负责; 8、 若有老弱病残者或探亲者返乡,所在地政府不得歧视,应当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如发生争议,交由红军办事处处理; 9、 过去没收红军指战员的土地、房屋一律归还原主,被罚之款,如数退赔; 10、 红军指战员家属一律享受抗日军人家属待遇; 11、 红军游击队集合途中,国民党军队不得堵截和追击,如发生冲突,由国民政府负责; 12、 上述条款限于鄂豫皖地区,凡属全国性的问题和红军番号的最后确定,应由两党中央决定。
国民党"鄂豫皖边区督办公署"提出八项条款:
1、 不经许可不许扩兵; 2、 不打土豪; 3、 不破坏交通; 4、 军事行动要事先呈报; 5、 彼此不得报复以前的仇恨,停止一切敌对行动,以利抗日; 6、 友军集中后不得在各地保留便衣队; 7、 不得在国军中发展中共党员; 8、 鄂豫皖红军所有人员包括便衣队一律于三个月内到黄安七里坪集中;
28日,国共双方代表在岳西县九河朱家大屋举行停战协定签字仪式。高敬亭以红28军"军政治部李主任"身份和李守义的化名,与何耀榜代表鄂豫皖红军游击队出席签字仪式。高敬亭和刘刚夫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至此,实现了鄂豫皖边游击区的国共合作。
(二)鹞落坪会议和七里坪集中整训
鄂豫皖边区党和红军游击队与国民党地方当局和平谈判的过程,也是鄂豫皖边区党和红军游击队从反对国民党"清剿"的游击战争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转变过程。
在这个历史性转变当中,红28军领导人自觉学习、深入领会党的政策、方针、路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由于采取了较为妥当的方式,使鄂豫皖边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及时跟上了全国形势发展和全党斗争方针的转变,较好地把握了党所领导的军队在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在与党中央长期隔绝联系,斗争形势极为艰险复杂的情况下,能够自觉完成这个转变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在红军指战员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转不过这个弯子,这是因为他们对国民党长期的残酷的"清剿",屠杀共产党员,红军伤病员、人民群众的罪恶恨之入骨,根本不相信国民党能和共产党坐下来谈判,别说还要"共同抗日",有个别人甚至产生"革命到底"的想法。
为了使广大党员、红军游击队和人民群众的思想真正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迅速统一到党的联合抗日的斗争旗帜下来,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1937年7月底,高敬亭在岳西县鹞落坪召开了干部会议。会议着重阐明了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举国一致抗敌的必要性,统一了与会人员的认识。同时,会议提出要提高警惕性,防止国民党背信弃义,搞突然袭击。
会后,高敬亭分别派出人员到鄂豫皖游击区各地所属部队、地方武装和便衣队进行传达,宣传党的联合抗日救国的方针和国共合作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耐心的说服教育,使边区人民和部队指战员们能以大局为重,把个人和家庭的牺牲暂且放在一边,以党的利益和民族的利益为重,坚决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开创抗日救国的新局面。与此同时,传达了各部队向七里坪集中的指示,为了确保部队集中的安全和顺利,重新规定了各部队的集中时间和行动路线。
8月底,高敬亭派胡继亭、林维先率特务营和手枪团第2分队去平汉路西,向鄂豫边红军游击队传达了国共合作的精神和进展。
9月中旬,红28军所属各部队以及各地党组织领导的地方武装陆续向以黄安七里坪为中心的地区集中。部队在开进途中,以中国工农红军第28军的名义沿途张贴布告,既是政治宣传,也是集合队伍的口号,让广大人民群众和国民党官兵都知道,红军游击队为了进行抗日,与国民党军进行合作,绝对不是投降国民党。并且可以使愿意参加红军游击队的志士仁人和失散的原红军指战员迅速集中起来参加抗日斗争。
不久,除了红82师特务营和手枪团第2分队仍在确山竹沟地区外,其余全部集结完毕。红28军军部和手枪团集中在黄安县七里坪;红244团第1营集中在礼山县宣化店;鄂东北独立团集中在礼山县黄陂站;各地便衣队集中在黄安县两道桥。
党中央十分关心长期失去联系的鄂豫皖边区的斗争及其国共和谈的发展进程,并在恢复联系后及时给予了具体指导。
1937年9月7日,高敬亭、何耀榜收到了由郑位三转交的中共中央的指示信,喜不胜言。9月9日,高敬亭和何耀榜即将鄂豫皖边区的情况向中央写了一份非常详细的报告,并请示与国民党谈判的有关问题。
毛泽东在收到报告后,两次致电林伯渠,就鄂豫皖边区谈判和部队集中应坚持的原则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如:在部队谈判改编中,一定要坚持独立性;不要收回各县便衣队;不让国民党派人来安插到红军部队,以及必须防止国民党军队的突袭。
毛泽东还亲自安排派出郑位三、肖望东、张体学、程启文四位同志从延安到七里坪,看望鄂豫皖边红军游击队和人民群众,进一步传达和明确中共中央关于谈判、改编、国共合作等有关问题的政策界限。他们巧妙而又策略地将国民党任命高敬亭为"工农抗日联军挺进司令"的委任状退回去,并向刘刚夫声明,红28军改编番号必须由两党中央共同规定,原谈判中所拟番号无效。这样,鄂豫皖边游击区的国共和谈,就在中央的直接领导和具体指导下,胜利而圆满地完成了。
9月下旬,鄂豫皖边红军游击队和近4000人民群众在黄安县七里坪召开祝捷大会,郑位三在会上报告了全国抗战的形势和前途,通报了平型关大捷的喜讯,表彰了鄂豫皖边红军游击队和人民群众三年来坚持游击战争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报告再次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号召边区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夺取抗战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10月下旬,红28军特务营和手枪团第2分队从确山县竹沟回到黄安县七里坪,与红28军主力会师。至此,红28军各部和鄂豫皖边游击区各级党组织所属之地方武装,便衣队全部集中,共1800余人。
为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部队集中以后,在郑位三、肖望东等的具体帮助下,从思想、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整训。在七里坪秦家祠堂军办了连以上干部轮训班。主要学习毛泽东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任务》、《为争取千百万人民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等文章。还在这里举办了青年训练班,培养参加革命的青年学生700多人。
中共中央先后派聂鹤亭、郭述申、戴季英、方毅、彭康等人来到七里坪,检查、指导部队整编工作,组织干部和青年轮训,高敬亭除了负责日常领导工作,也经常参加和协助保障轮训工作。轮训干部回到部队,组织连队干部战士学习、讨论,提高认识、武装思想,同时展开了军事技、战术训练。
12月29日,高敬亭、何耀榜到汉口参加中共中央长江局召开的关于讨论各游击区和部队工作的会议,长江局负责人听取了高敬亭关于鄂豫皖边区军事工作的报告,并对鄂豫皖边区目前的工作重点作了具体的指示。
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从汉口到七里坪,视察红28军整训情况和东进抗日的准备工作。在此期间,叶剑英向高敬亭详细讲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分析了皖中、皖东地区的形式,部署了东进抗日的作战意图和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任务。
(三)编人新四军第4支队,东进抗日
1938年1月22日,中共中央代表团与长江局作出关于鄂豫皖边区工作的决议,责成鄂豫皖党组织在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基础上,尽力扩大部队,以增强抗日力量,决定由高敬亭、郑位三、吴先元、郑维孝、林维先、胡继亭及政治部主任等7人组成新四军第4支部队军政委员会,高敬亭为军政委员会主席。同时,成立中共鄂豫皖特委,郑位三为书记,继续领导鄂豫皖边区的斗争。
2月中旬,遵照中共中央和长江局的指示,鄂豫皖边红28军以及鄂东北独立团等地方武装、便衣队,同鄂豫皖边红军游击队一起,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4支队。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参谋长林维先,政治部主任肖望东(未到职,后由戴委英接任),经理部主任吴先元。支队下辖第7、第8、第9团、手枪团和一个直属队。
第7团由红28军第82师第244团、新兵营组成,下辖2个营,团长杨克志,政治委员曹玉福,参谋长林英坚,政治处主任胡继亭;第8团由鄂豫边红军游击队组成,下辖3个营,团长周骏鸣,政治委员林凯,参谋长赵启民,政治处主任徐祥亨;第9团由鄂东北独立团、红28军第82师特务营组成,下辖2个营,团长顾士多,政治委员高志荣,参谋长唐少田,政治处主任郑重(郑如星);手枪团由红28军手枪团和部分新兵组成,团长詹化雨,政治委员汪少川;直属队以原红28军司、政、供、卫人员为基础,组成支队参谋处、政治部、经理部、卫生部,下辖特务连、通信连、交通队等。全支队共3100余人。
与此同时,新四军第4支队留守处也在黄安七里坪成立,由郑位三、何耀榜、刘名榜、吴名杰、江子英、田东等33人组成,郑位三任书记,田东任主任,领导部分武装,保卫边区根据地。
3月8日,新四军第4支队奉军部命令,在七里坪召开东进誓师大会。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涌到七里坪,含泪相送人民子弟兵。会后,高敬亭率领第7团、第9团和手枪团从七里坪出发(随后第8团从确山县竹沟镇出发),东进皖中、皖东抗日前线。至此,鄂豫皖边红军游击队胜利完成了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战略转变,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