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于一九五零年在北京召开了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在提交的书面报告《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壮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中,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壮况的根本好转而努力奋斗。然而,一个毛泽东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发生了。
一 朝鲜战争爆发
一九五零年六月廾五日朝鲜战争爆发,一个人们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东北亚这个半岛上来。
美国对朝鲜半岛的事态迅速作出了反应。美国政府于六月廾七日派出海军和空军入侵朝鲜领海、领空,进攻朝鲜人民军,对朝鲜城市狂轰滥炸。同时又命令第七舰队向台湾海峡出动,侵占中国领土台湾,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军事行动。美国不仅针对朝鲜,而且也针对中国。美国又操纵联合国,纠集十五个仆从国家的军队组成所谓‘联合国军’,于九月十五日在仁川登陆,十月一日越过三八线,疯狂向朝鲜北部进犯,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协我国的安全。
二 抗美援朝
毛泽东对这个不期而遇的战争也迅速作出反应,一九五零年六月廾八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毛泽东庄严宣告“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七月十三日遵照毛泽东的提议,中央军委作出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立即将战略预备队第十三兵团(38军、39军、40军)、42军、50军、炮一师、炮二师、炮八师共计三十多万人,组成东北边防军,调往丹东、集安、本溪驻防。
毛泽东并电告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要东北边防军,务必在九月三十日前完成入朝作战的一切工准备工作,随时渡江作战。
一九五零十月一日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大举向北进犯。金日成和朴宪永联名致信毛泽东,要求中国给予军事支援。
十月二日下午,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朝鲜半岛局势和中国出兵问题,毛泽东认为出兵朝鲜已是万分火急,拟派林彪率兵入朝作战,林彪托病推辞。毛泽东遂即决定彭德怀挂帅出战。十月八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任命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十月十九日晚五时渡江进入朝鲜作战。一个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在中国大地上迅速展开。
三 从西北到东北
全国解放初,我家在甘肃省酒泉市。酒泉是个有名的历史古城,唐诗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中的夜光杯,便是用‘酒泉玉’所制作的。泉湖公园的泉水已经流了二千多年,被世人称之为‘金泉’。
彭德怀入朝,西北野战军动员起来了,父母亲所在部队受命入朝作战,我和姐弟与父母乘坐美国造十轮大卡车,从酒泉向兰州进发。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几十辆汽车的车队,走走停停,非常壮观。车队在过六盘山时,山势险峻,危险重重。六盘山高入云端,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进入中原的阻带,山高路险,陡陂峭壁,弯弯曲曲盘山公路,加之冬季路滑,汽车行进缓慢。不知走了多少天,忽然有人喊黄河!我们看见黄河,涛涛不息黄河水,我们终于到了第一目的地兰州市。
在兰州休整几天后,我们又乘火车向北进。火车比汽车舒服多了,虽说是闷罐车,但人可坐可睡,还可以来回走动,火车的速度可真快,没几天就到了北京。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北端,解放后成为我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始建于四千多年前,十世纪初就是辽代的陪都,史上称“燕京”,金、元、明、清几朝相继建都于此。
北京这座千年古都,迎来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父母去公干,我们只好在屋里玩,从未出过大门,更谈不上到街上转转,看看新中国首都是什么样子。(十年后我又到了北京,在中央办公厅工作,我几把北京的大街小巷胡同跑个遍,我们的同事开玩笑的说,你都成了北京通了)。半个月后,我们乘火车来到东北重镇沈阳,完成了从西北到东北几千公里的长途奔走。
四 入住东北育才小学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母亲带我们来到学校,办好手续后,她就不辞而别,匆匆离去。好再我们这些马背上长大的孩子,习惯了这种离别。学校开学已久,我们只好当插班生,姐姐进入二年级,我进入一年级,小弟则入住托儿所。我的班主任是刘秀媛老师,她教我语文课,孙兰英老师教我算术课,马力老师教我美术课。此外,还有音乐、体育、手工劳作等课,这些课的老师名字我记不清楚了。照料我们生活的总管我们叫她舅妈,负责我们班的是高崇岩婀姨。
总之,在育才学习很紧张,生活很愉快,管理很严格,我们过的是准军事化生活。
1、钻防空洞
在我们学校大门左侧,有一座假山,它是我们学校的防空洞。志愿军入朝作战后,朝鲜战事十分紧张,美国的飞机经常入侵中国领空,进行狂轰滥炸。有一天夜晚,我们正在熟睡,忽然响起空袭警报声,我们的班主任刘秀媛老师和高祟岩婀姨把我们从梦中喊醒,当时我们这群被战火洗礼过的孩子,仿拂很懂事,不哭、不闹、不喊、不叫,大家手拉着手,默默地跟着老师和婀姨往防空洞里奔跑。
2、与苏联小朋友联欢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红军对日宣战,出兵东北,迫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建国初期苏军在旅顺口有驻军,在沈阳有大量专家,那时中苏关系十分友好,亲如兄弟,时令口号是向“苏联老大哥”学习。那年夏天的一个上午,天气晴朗,碧篮天空,万里无云,是一个接待客人的好时候。学校请苏联小朋友来学校与我们联欢。记得分配给我的是一个比我还小的男孩,名叫阿廖沙,十分顽皮,好动、好跑,一刻也不停。虽说只有两个小时,吃罢午饭苏联小朋友即离开了学校,但是,小阿廖沙却把我累坏了。
3、为苏联军官献花
五十年代初,中苏两国领导人达成协议,苏联军队分期、分批从中国撤军。有一天上午,刘秀媛老师把我叫去,派我和十几个少先队员到沈阳南站,欢送苏联军官离开沈阳回国。我们乘车来到火车站,站台上红旗飘扬、人山人海、锣鼓喧天、载歌载舞,热烈欢送部分苏军回国。当苏联军官走上站台时,我们几十名少先员迈着骄健的步伐,争先恐后跑上前去给苏联军官献花,拉着手送他们上火车,祝福他们一路平安。
离别时,那位苏联军官从衣袋里拿出一枚苏联戈比送给我,我接过来一看是一九三九年发行的壹戈比,因为是很小很小的礼物,我没有交给老师。这枚壹戈比发行的时间比我的年岁都大,做为好奇我一直保存到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