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是红军的三大主力之一,与红25军一样、主要诞生在我们安徽省金寨县。1935年10月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结束长征。强渡嘉陵江、攻克剑门关,揭开了红四方面军万里长征的序幕。
八万雄师劲旅、浩浩荡荡西移,破坚阵、摧强敌,挺进川西北,最终在雪山脚下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但是,由于张国焘的阴谋夺权、导至红军一度分裂,红四方面军由此走上了一条漫漫的长征路。在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辗转长达一年之久,数万将士的鲜血洒满西北疆域……英雄的红四方面军最终用生命和鲜血战胜了恶劣的环境、反动的武装、错误的路线,夺取了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因此,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更加艰难曲折、更加悲壮震撼、更加可歌可泣,并且鲜为人知、充满传奇和神奇。特别是后来的西路军奉命渡河西征之后,与马家骑兵展开了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凯歌。
第十八章 红四方面军的历史血脉
红四方面军1932年撤出鄂豫皖时只有第10、11、12师和第73师,没有给根据地留下任何指示,连一部电台都没留下,致使鄂豫皖省委与中央联系中断,大别山地区被卫立煌部残酷屠杀,造成巨大损失。后来成仿吾冒险经上海到中央苏区,这时中央才知道鄂豫皖的情况。周恩来亲自挑选曾入过黄埔军校、领导过大冶兵暴、和徐向前都是山西人的程子华来收拾残局。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经过整顿,留在鄂豫皖根据地的部队整编为红25军,共5个团,其中4个团由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率领,不久也踏上了长征路,并最早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高岗的陕北红26军编为第15军团,下辖75师、73师和由陕北红军编成的78师。抗日战争中红15军团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下辖687、688、689团。其中689团是陕北红78师(现番号为沈阳军区39军116师347团)。其主力由黄克诚率领进军华中,皖南事变后与兄弟部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三师。抗战胜利后,新四军三师各部进军东北,占当时出关我军兵力的三分之一,而且老部队最多,相继编入四野的38、39、43、44军,其中39军116师、38军113师338团和39军115师343团的前身就分别是344旅旅部、688团1营(红15军团75师223团)和687团(红15军团73师),都是红25军的老部队。这些部队在解放战争中从,祖国最北端的松花江畔一直打到西南边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了云山战斗、飞兵直插三所里(为38军赢得万岁军美誉并一举扭转朝鲜战局)等著名战例,战功赫赫。如今338团隶属北京军区38集团军113师,116师和115师343团则隶属沈阳军区39集团军,都是我国陆军的头等主力。
红25军的后代除分布在四野部队外,二野主力12军战斗力最强的34师(现为南京军区第12集团军34旅)100团就是688团的2营(原红15军团73师224团)发展而来的,这个团在1960年代出了全国著名的郭兴福教学法,在全军掀起了大比武。而688团的3营(原红15军团75师225团)则分布在今天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5师中,这支部队参加了保卫延安和解放大西北战斗,后来随一野第6军集体转业。
红25军长征后留在大别山坚持的一个团由高敬亭领导扩大为红28军,抗战爆发后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是当时新四军四个支队中兵力最多的一个支队,下辖第七团、第八团和第九团。皖南事变后主要编为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和新四军七师第二十旅,到了解放战争陆续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师和第七纵队第二十师,即三野21军的61师和25军的74师,转战华东战场,61师曾解放蒋介石的老家浙江奉化,并参加了舟山战役,尤其是在登步岛战斗中在师长胡炜的指挥下转危为安、安全撤退,避免了二十八军金门失利的重演。从朝鲜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61师马不停蹄地奔赴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参加平叛战斗,如今61师隶属于兰州军区21集团军,下属的第181、182团分别就是当年的新四军四支队七团和九团,还有一个团,即第八团在皖南事变后编入新四军七师,解放战争中番号为华野七纵二十师五十八团和25军74师220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74师编入三野主力24军赴朝参战,回国后驻守北京军区,1969年番号改为208团,现隶属北京军区第24集团军70师。
红四方面军主力辗转千里到达川北后,扩编为红4军(原10师)、红9军(原12师)、红30军(原11师)和红31军(原73师),当地地方武装则编为红33军。这5个军后来离开了川陕苏区参加长征,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33军主力后来并入红一方面军的红五军团,另外一个团并入红一方面军的主力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就是长征中以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草地先锋的神奇事迹而扬名的王开湘、杨成武团(该团最早的前身是井岗山老28团),巧的是这个团后来在抗日战争中也编入新四军三师并在抗战胜利后进军东北。从松花江一直打到海角天涯。如今的番号为379团,隶属济南军区第54集团军第127师。
红一、二、四三大方面军胜利会师甘肃会宁后,四方面军执行军委“宁夏战役”计划,打通与苏联联系的国际通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红三十军、红九军和红一方面军的五军团编为“西路军”渡过黄河西进,而红四方面军的红4军和红31军因胡宗南的堵截未能过河,幸运地成为四方面军的余部。由于形势多变,任务反复变化,再加上西路军的主要负责人陈昌浩患得患失,不敢专断机动(陈因为和张国焘在长征中另立中央遭到斯大林怀疑,当时苏联正在大肃反),完全机械地服从千里之外、用电台指挥的中央的指示,丧失了很多转危为安的机会,而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部也没有认真地搞好情报工作、没有认真地研究草地戈壁地区步兵对付机动骑兵的有效战术,在作战中一味死拼硬打,又无法补充兵力,致使久经战场、曾经历过三过草地严峻考验的红四方面军主力消耗极大,在绝境中,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宁死不屈,余部在李先念、李卓然、李特、黄超等同志率领下百折不挠、九死一生,胜利突围到达新疆,此时只剩下400多人,后来这些人的一部份在苏联帮助下在新疆学习航空技术,成为后来人民空军初创的骨干,其余大部被陆续接回延安,重新分配工作,投入到全国抗战的洪流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