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红西路军在高台的历史真实我知道的并不多,在这里我将我了解到的情况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西路军占领高台城有没有发生战斗?
不知道什么原因,一些还活着的老西路红军,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有的说打了一仗,有的说没有打;现在征集到的部分史料中,也能看到打了一仗的说法。但是据我了解到的情况是没有打。银珏先生是当年参加西路军血战高台的本地人之一,也是幸存者之一。当我问及这段历史时,他告诉我:“没有打,红军还没有到张掖,驻守高台的国民党的一个团,就逃跑到酒泉去了,剩下的是民团。1937年1月1日上午,红军到高台城外,民团就打着白旗投诚了,没有打一枪一炮。我当时就在城里自家的铺子里看店着哩。”有此说法的还有当时西关的市民王世静、胡宗景等人,最有说服力的是当年战争后失散流落本地的红军战士胡德贵也这么说(都已过世)。由此可以肯定,董振堂部进驻高台时没有发生战斗。
二、西路军来到高台,穿的是什么衣服?
我看到的收集整理的史料中,都说是灰布制服,这是天大的谎言。佐证有二,一是当年战败后马步芳部拍摄的照片,从中可以看出单衣薄衫,式样不一;二是当年西路军血战高台后幸存下来的人的讲述。据银珏先生说:“红军进高台时正是寒冬腊月,天干冷干冷的,本地人都受不了,何况从中原和江南来的人。红军一路上捡到破布烂毡什么的都往身上裹,进高台城东门时我们看到的是花花绿绿扛着枪的一群人,除了帽子,根本看不出是一支队伍。”据此可以充分地肯定由于天寒冷,军需供给困难,西路军的服装并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随时取材,以保暖为主的。
三、西路军有没有大炮,马家军用的是什么样的大炮?
对于这个问题,说法也是不一的。有的人说红军有大炮,有的人说没有;马家军使用了大炮,究竟是什么大炮?没有人说清楚。据参加过此场血战的银珏先生说:“红军没有大炮,马家军用的是土炮,打出来的是铁球,只在攻东南城门时用了,铁球打到城墙上,只能打下一点儿土块,尘土飞扬的,所以才七八天没有攻破东南城门。”当年战争后失散流落本地的红军战士胡德贵也这么说。这就可以肯定地说,红军没有大炮,马家军也只有土炮,而没有新式大炮。
四、红军进城时,城内有多少人?
这一点,至今岁数大的老人和当年参加过血战高台活下来的人所说是一样的:“前两天人听说红军要来,都准备了干粮跑到北山里去了。”“红军进城后,城里只有看家护院的少数几个人,为了找回老百姓,红军还挨家挨户的喊话:‘我们是红军,不杀老百姓,只杀土豪劣绅,请你们的亲人都回来吧!’”但是有些整理史料的人,却将此细节有意无意地改了,说成是“红军进城时,老百姓夹道欢迎。”这是不符合当时情形的。但有一个细节,至今没有人提到,那就是:董振堂部进驻高台城时,在东城门口,有一个要饭的叫花子,喊了一声“红军万岁,”后来红军将他收编了,他领着炊事班的人员打水、找人等,西路军在高台失利后他去了哪里,至今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我是怎么知道的呢?是东关车马店(民国时的,解放后,被改造为居民区。地点在现在的高台一中斜对面那一片。)的杨寡妇(其实就是当时住店当婊子的,当时的人都这么叫她。)1980年7月告诉我的。至于真实程度,因为当事人已经去世,再加上无处考证,就不好说了。
五、马步芳部先攻破的是高台城的那个城门?
这个问题也是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东城门,有的说是南城门,这都是有人根据当时的形势的一种误判,以讹传讹。据参加过战斗的银珏老先生说:“先破的是西城门。其实也不是马家军攻破的,是防守的民团反水了。由于时间紧,红军把他们没有改造好,他们看到形势不对,打开了城门,放马家军进来的。我们防守北城门的团,还抽调人去堵去了,结果十几次冲锋都没有堵住。”当年战争后失散流落本地的红军战士胡德贵也肯定了这种说法。他说:“连里派我们去增援西门,我们冲到半路,就被那马家军的骑兵砍得七零八落,退了回来。再后来我被一颗手榴弹炸昏了,就不知道了。”
我能理解“先东城门被攻破”的说法,这样就显示出红军血战的英勇无畏,这种想法是对的,但不能歪曲事实,其实西城门先破,红军反复去争夺,一样显示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唯一不同的是暴露出了民团的改造工作没有做好这一弱点。这是错误码?不是。是时间紧带来的,不能怨谁。
六、董振堂军长究竟是怎么战死的?
据我掌握的资料来看,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来自林炳才的回忆录《高台雄风》,说是董振堂军长站在东城门楼上指挥红五军将士弥补被敌突破的缺口时,敌人的一颗子弹飞来,只见他身子一晃就从城墙上摔到了城墙外脚下牺牲了;还有一种说法是一月二十日战斗进行到最后,董振堂军长被敌人包围,他跳出弹坑,单腿跪地,双枪并举,轮番向敌人射击,直到打剩下最后一颗子弹,他冷静地扫了一眼扑上来的敌人,然后调转枪口,对准自己的胸膛抠响了扳机。这两种说法看起来都有一定的道理,一个是亲历战斗的经历者,一个是搜集整理的当地史料(见《高台文史资料》),我不敢怀疑任何一个,但是我还知道一种说法,那就是银珏老先生的亲历:“由于19日上午把守西城门的民团反水,西城门失守,敌我开始了巷战、拉锯战,经过反复争夺还是没有把西城门夺回来。紧接着东城门失守,南城门失守,使攻城夺池战变成了巷战,到十九日晚上,除一部分人突围外,剩下的人大都被逼到了天主教堂附近,他们利用夜色的掩护,在北城墙根挖了一个洞,突出重围,来到黑河边,董振堂军长一清点,发现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重要成员不在,立马带着特务连又返回了城里,边战边找,由于天主教堂已经被敌人占领,巷子里到处都是敌人,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杨克明政委,只收罗了十几个散兵,他们第二次打出了高台城,把伤员安顿好后,董振堂军长不甘心,又带着特务连返回了城里,这一次他们被马家军死死咬住了,一直打到只剩下董振堂军长一个人。董振堂军长打出高台城,已是无路可退,马家军把整个北河滩都包围了。这时的董振堂军长腿部已经受伤了,他就单腿跪地,双枪并举,轮番向敌人射击,直到打剩下最后一颗子弹,然后调转枪口,对准自己的胸膛抠响了扳机。马家军为了争夺董振堂军长的尸体,就开始了互相残杀,据说死了四五十人,后来被一个马连长抢到了,这时已经是二十日的凌晨。”当年战争后失散流落本地的红军战士胡德贵也肯定了这种说法。“20日上午,我扒了一套马家军的军服,拿了一杆枪,混在马家军的打扫战场的队伍里,在北门天主教堂附近看到,一群马家军抬着一个人的尸体往县衙走,前面一个背手枪的人,手里提着一个用上衣包着的人头。后来才知道那是董军长的尸体和人头。”
由此看来,董振堂军长牺牲在北城河沙滩更可信。因为《高台文史资料》来源是现在的文史资料搜集整理工作者,采访的是没有真正看到过当时场面的人所说的,没有可信度,有些活下来的当年红军将领,由于当时战斗惨烈,混乱,还在战斗中,不可能真正看到或参与,所以这些回忆,可信度也值得商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