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被称为“基地最走心”的家风课正在基地上演,台上正在分享故事的是一位身患重病的革命先烈后辈,台下听讲的是中共黔南州委党校第45期中青班的49名学员。
开课前的故事
刘江平,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刘善本之女。
刘江平老师已身患肺癌4年,在来基地的前一天需去医院采血做干细胞培养,以增强身体抵抗力。由于出现胃肠道反应,未能成功,本应休息重做,却坚持飞往井冈山进行授课。
“回去再做啦。在井冈山传播父辈的爱国主义精神,学员们听后的热烈反应深深的感动了我,使我感到了生命存在的价值。”课后刘江平老师对小编说。
对于刘老师来说,生命如沙漏,时间就是里面的流沙,但对她来说这却不是最重要的。
家风课堂
讲授父亲刘善本将军的故事,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与革命家风,这是刘老师此行的目的。
刘善本,山东省昌乐县泊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中国人民空军摇篮东北老航校创始人之一,空军第一支战斗化部队的奠基人之一,人民空军夜航夜战,运用电子对抗战术的创始人。人民空军安全飞行的奠基人。获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第一、二、三届的国防委员。
国民党空军起义带头人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公开撕毁国共两党签署的“双十协定”,调集30万大军进攻解放区。就在这一天,刘善本利用由昆明飞往成都运送军火的机会,机智、勇敢、沉着地摆脱了国民党当局的控制,在机组人员张受益、唐世跃、唐玉文的配合下,驾驶530号B—24型轰炸机,飞抵延安,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热情欢迎。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亲临欢迎大会,接见机组人员。
1945年在美国学习时的刘善本
刘善本飞行技术高超,是当时国民党空军中的佼佼者。他的起义,唤醒了国民党军中一些官兵的爱国之心。在他之后,国民党空军先后有40余架飞机、100余人起义。周恩来曾多次称赞“刘善本同志是国民党空军起义的带头人”。
国民党空军笕桥航校八期的学员
参与创建解放区第一所航空学校
1946年9月底,他受总部委派,赴东北参与创建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被任命为航校副校长。当时,条件十分艰苦,又经常有敌机来袭扰。刘善本吃苦在前,主动作起义人员和教职员的思想工作。亲自兼任教官,既讲航空理论又教实际操作。教学设备缺乏,没有教材,他设计出计算尺模型,编写了《领航学》、《仪表学》等教材。还设计制作了测风盘,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个时期,航校、航空部队还广泛应用。在航校工作期间,不仅担负繁重的管理、教学任务,而且经常执行紧急的飞行任务。
1949年10月1日,在举行开国大典时,刘善本驾驶C—46型飞机作为空中分队的领队长机,飞越天安门上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
1949年开国大典
“文革”中,刘善本惨遭迫害,于1968年3月10日不幸逝世。1975年,被平反昭雪追认烈士。
康克清代表朱老总参加慰问家属
王震、肖华、王诤,三大总部领导:李达、黄玉坤、李真
课后交流
课堂上,刘老师分享了很多父亲生活中的故事,学员们无不动容,课后纷纷与她交流、合影。不少学员回去之后还给她发短信,表达感激之情。
“江平老师好!昨天下午听了您为我们讲述的革命先烈的故事,特别是您父亲当年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伟大贡献,使我们年轻一代听后非常的感动,尤其是那充满正能量的革命精神,坚持信仰信念,在艰苦中奋斗的精神,为我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用四个词总结一下往后我的努力方向,既是:钻研、博览、决心、贡献。再一次感谢江平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内容丰富、精彩生动的讲课。”——陕西能源集团公司学员
“谢谢刘老师,我把您所讲给我们的故事,回来向领导汇报、向妻子、孩子和同事讲述,无不动容、无不赞叹。即使给您写这几句话的时候,我都是难以自禁、眼含热泪,您的父亲是一位风骨超俗、淡泊名利、情倾家国的好人、伟人,值得我敬重一生。您那句‘向前看’,使我在人生道路上即使面对再多的困难挫折,也多了许多自信坦然。祝福一生平安!常联系!”——陕西能源集团公司学员
小编也对刘江平老师进行了简短的采访。
1、您大老远从北京来,为什么要选择来井冈山授课,为什么选择来团中央井冈山基地授课?
其实我是井冈山人,老红军的儿媳妇。
我愿意传播父辈的精神,再有因为我的公公何善远,是吉安井冈山人,是1928井冈山的红军,他大哥当时和曾山一起发起革命,是苏维埃政权的主席,红军转移苏维埃留下坚持斗争,被白匪杀害全家连婴儿也不放过,房子也给烧毁。他三兄弟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了。因为这些我就同意来井冈山讲课传承红色基因。
到这里来后,才了解到这里的学员的特殊性和广泛性。他们都是来自个省、市、地区的青年团干部,上次9月来讲课,学员是国家单位和国家企业的团委干部,这次大多是,全国各地的中学和少年宫的团干部,这些学员都是教育和培养我们下一代的老师。两次讲课使我对我们这个青年团培训基地的性质和它的重要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认识到这是为祖国培养教育今后几代人的千秋大计,是把我们老一辈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下去的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