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建了游击根据地,注重恢复和发展了地方党组织。红二十八军重建后,与优势敌军周旋,虽多次取得胜利,但因长期游击,往往一日数迁,部队十分疲惫。斗争实践使党和革命军认识到,如果没有一个稳固的立足点,则难以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更不可能战胜优势的敌人,没有根据地,游击战争是不能长期坚持和发展的。因此,一方面尽力保卫老根据地,一方面大力创建新的游击根据地。红二十八军首先谋求在皖西打开局面,建立新的游击根据地。由于部队一直处于敌人的追击堵截之中,几乎是天天行军作战,根本无法立足。在没有稳定的立足点和后方依托的情况下,部队的给养消耗得不到补充,伤病员得不到安置,难以摆脱困境。基于这种情况,1935年2月16日白果树会议,决定成立中共皖西特委,派徐成基任书记。中共皖西特委统一领导红二四六团、中共潜山县委等党组织和皖西各地便衣队,在舒城、霍山、潜山、太湖边区创建新的游击根据地。皖西特委积极指导潜山县委、英(山)罗(田)边区委、舒(城)桐(城)边区委和各地便衣队,把被分散的革命力量积聚起来,培养革命积极分子,恢复和建立基层党组织。这些基层党组织在创建游击根据地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配合红二十八军找到立足点、开辟新的根据地,岳西境内的党组织在宣传党的政策,组织武装群众,打击地方反动势力,安置红军伤病员,筹集军用物资,配合主力红军作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许多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为掩护红军、为创建游击根据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也在斗争中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机智。
(四)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鼓舞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红二十八军鉴于党和红军领导机关随部队行动,流动性大的实际情况,组建了既代表党、又代表苏维埃政府、更是武装游击小分队的便衣队,规定了具体任务和要求,这就是,发动和组织群众,扩大红军和打击敌人,安置红军伤病员和筹款筹物供应红军,搜集情报和配合红军作战,建立和发展党组织。便衣队是以做群众工作为主的武装工作队。在党的建设方面,恢复和建立党组织,形成根据地的坚强的领导核心。在工作中,把被打散的革命力量积聚起来,把群众中蕴藏的革命热情激发出来,经过培养和考验,及时将立场坚定、不怕牺牲的先进分子吸收入党,为党的肌体注入新鲜血液。在群众工作方面,宣传党的政治主张、组织和武装群众。便衣队员用帮助群众耕种收割、砍柴挑水等爱民行动,取得群众的信任;经常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力红军的胜利,讲明边区的斗争形势,消除部分群众的疑虑,坚定了群众斗争的信念;武装群众,严惩民愤极大的反动分子,没收反动势力的财产,老百姓更加认识到红二十八军是解放劳苦大众的军队,周边的群众也深受鼓舞。便衣队严格执行红军的纪律,时时处处维护群众的利益,一切缴获都归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损坏东西按价赔偿。由于便衣队时时想着群众,处处关心群众,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为群众不怕艰苦不怕牺牲,因而赢得广大群众真心实意地拥护和爱戴。在红二十八军所到之处,群众的革命热情重新焕发出来,他们不顾一切地掩护红军,主动协助军队作战,斗争十分活跃。
三、红二十八军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经验启示
红二十八军在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转战大别山区的3省45个县,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斗争,粉碎了敌人发动的一次又一次“清剿”,在斗争中锤炼了一支打不散、拖不垮的红军队伍,创造了我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罕见奇迹。尽管时间已经过去近80年,深入挖掘红二十八军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深层意义,总结其成功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党今天领导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要有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红二十八军重建后的三年游击战争,正是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之时,敌人力量强大,如何继续革命?虽然他们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借鉴,但他们却有坚定的信念:相信革命一定会成功。正是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他们才以新建的岳西游击根据地为依托,时而南下桐梓河,时而北上花凉亭,一时在山区,一时在平原,神出鬼没,在运动中创造和捕捉战机,有力地打击敌人,使鄂豫皖边区的党和红军越战越强,这在当时具有决定意义。在遭受国民党重兵追踪“围剿”时,红二十八军始终认为革命的条件没有消灭,并在增加,政治形势总在变化,谁也阻止不了革命的存在和发展,只要按照党的政治主张,自己多想办法奋斗,总有一天会迎来革命的胜利。由于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支撑,由于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因而无论环境多然么险恶,他们能团结一心,想方设法,克难奋进,并在困境中千锤百炼,积蓄力量,越战越勇,打出一片亮丽的天空。今天,我们共产党人所处的历史环境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肩负的历史使命与以前也不相同,但在前进的道路上仍有许多困难和险阻,同样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要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红二十八军在坚持敌后三年游击战争中,敌人始终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对我军实行反复“清剿”。如何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借鉴;如何应付复杂的环境,不能得到上级明确的指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红二十八军每前进一步,都要“摸着石头过河”,要有果敢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他们在游击中摸索总结出了许多符合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以弱胜强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1935年,红二十八军根据敌人在鄂豫皖边区兵力多,但其指挥不统一、行动不协调的特点,采取集中行动,利用有利地形打击敌人,先后取得桃岭战斗、王园战斗等胜利。他们总结出了“敌情不明不打,伤亡过大不打,地形不利不打,缴获不多不打”的“四不打”作战指导原则,从而实现了我军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胜利。1936年,敌人在边区的兵力减少了,但封锁线密织如网。高敬亭等红二十八军领导人提出了“化整为零,集零为整”的行动方针,确定我军以营为单位分散活动,这样既便于在敌后穿插,又保持了一定的战斗力。我军分散活动于平汉铁路两侧和边区的平原丘陵地区,东逼合肥,西抗汉水,南临长江,北越淮河,扩大了影响,壮大了力量。他们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造新鲜经验,不断开辟新的道路。因此,红二十八军坚持敌后三年游击战争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在思想上不断创新的过程。
(三)要有勇于实践的求实作风。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形成和确立的思想路线,也是红二十八军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敌强我弱的情形下,在鄂豫皖苏区当时推行极“左”政策的情况下,能做到实事求是,制定符合边区实际的斗争策略和经济政策,更是难能可贵。红二十八军改变了过去打倒一切的“左”的做法。把敌人营垒中坚决与人民为敌者和有一般反动罪行的区别开来。过去在边区,对地主豪绅既要钱又要命;对联保主任、保长等不加区别地一律处决。高敬亭大胆地纠正了这种做法,对于罪大恶极的反动分子,坚决镇压,以收杀一儆百之效;对于一般罪恶不大的豪绅、保长等,则向他们晓以大义,阐明党的政策,要他们不要与人民为敌,并交给他们保护群众、掩护红军的任务。这样一来,部分联保主任、保长表面为敌效劳,实际为我们做大量工作。情况紧急时,便衣队和伤病员隐蔽在他们家中,得到了保护。这些地区就成为我游击根据地和立足点。高敬亭还纠正了过去单纯军事斗争,忽视与经济斗争相结合的做法。在搞好军事斗争的同时,重视边区的经济工作,制定了灵活的经济政策,广辟财源。他们把对地方的“打粮”办法改为征粮制。不搞乱没收、乱摊派,苏区的群众能安心发展生产,红军也有可靠的后勤保障。这样,彻底粉碎了敌人对我军的军事清剿和经济绞杀。实践证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事业就能向前发展;违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害,甚至遭受挫败和失败。
(四)要有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在三年游击战争中,红二十八军作战频繁,部队经常分散行动。为保证全军在思想行动上一致,高敬亭同志利用敌围剿的空隙,集中全军在指定的地点休整。在休整期间,集中学习,调整组织,分析形势,发扬民主,总结经验教训,研究部队下一步的行动任务。休整达到了统一思想,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和打一仗提高一步的目的。因此,红二十八军在战争中能散得开,避开敌人大规模清剿,坚持艰苦斗争;收得拢,集中优势兵力,大力歼灭敌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部队不溃散。红二十八军虽是与党中央、省委、红二十五军完全失去了联系的情况下建立的,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但是自红二十八军建立那天起,就在部队建立了党的各级组织,制定了政治委员制度,在团级以上机关设政治工作部门。军政委高敬亭同志自始至终抓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部队始终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三年游击战争期间,红二十八军的一切重大决策,都由党委集体讨论,形成决定,不论是转移、退却、进攻,还是集中、分散活动,都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行动。他们在敌人控制区往返转战,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有时以南瓜充饥,盖着稻草在破庙里度过风雪之夜,但部队士气依然旺盛,每到一处积极宣传党的政治主张。这支英雄的队伍的之所以打不垮、拖不散,愈战愈强、愈挫愈勇,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领导成员有很高的威信,是红二十八军的核心和灵魂,保证了党对队伍的绝对领导。
(五)要有人民群众的信赖支持。红二十八军在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实现翻身解放这一根本利益的同时,处处维护人民群众的当前的切身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坚决打击地主豪绅,严惩民愤极大的反动分子,为民除害;千方百计营救被捕群众;帮助贫苦农民恢复生产;严格执行红军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由于红军时时想着群众,处处关心群众,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为群众不怕艰苦不怕牺牲,因而赢得广大群众真心实意地拥护与爱戴,直至用生命保护红军。几经敌人摧残的鄂豫皖边区人民群众,在各种艰难困苦中没有被敌人的屠刀所吓倒,而是以各种方式继续同敌人进行顽强地斗争,全力以赴支援红军。边区人民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掩护红军伤病员和便衣队员。1935年秋,敌人在经扶县(今河南新县)“清剿”,看到便衣队进了村,跟踪追来,就是搜查不到,原来是一位木工把便衣队员藏在他家床底下一块石板下面。敌人集合全村人审问,当场杀了3人。群众面对敌人的屠杀,宁死不屈,无一人吐露,保护了便衣队员安全脱险。边区人民群众在极度缺衣少食的情况下,仍然把自己很少的一点粮食、食盐、衣物拿出来,想方设法送给红军。正是边区人民的大力支援,红二十八军才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胜利坚持了敌后三年游击战争。可见,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获得取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