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8月,党批准他去苏联养病。1943 年至1952 年,他在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工作,陈昌浩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原著和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书籍的翻译工作。这些宝贵的精神武器源源不断地从苏联输送到正在进行抗日民族解放斗争的中国军民手中,这些著作还通过油印本辗转传播到各个解放区。据他1956 年回忆道:“开始业务能力较差.以后苦心钻研,翻译水平有所提高,由一等翻译员升入特等翻译员,翻译和校审了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文艺著作和其他著作,无论在战争期间或战后时期,我在业务工作、生产工作、社会工作方面是努力的、积极的。”
他在这期间著有《 共产党与共产主义》 ,于1940 年出版。他翻译了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这本书选编了苏联老布尔什维克加里宁1926 一1945 年间关于共产主义教育的讲话和论文。书中论述共产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论述了如何对群众进行生动、活泼、富有实效的宣传和鼓动工作。他还和李立三合作翻译了列宁原著的精选普及本《列宁文选》(两卷集)。这部数十万字的巨著包含有如下的列宁的基本著作:《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 )、《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任务》、《做什么?》、《进一步,退两步》、《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革命与叛徒考茨基》、《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论粮食税》、《论合作制》等等,《列宁文选》(两卷集)的出版,为中国读者学习马列主义研读列宁原著提供了精湛的译本。
这期间他还翻译了斯杰潘诺夫著的长篇小说《旅顺口》(上、下册)和西蒙诺夫《日日夜夜》等文艺著作。这两部书在中国数次再版,尤其是他和别人合泽的《日日夜夜》是20 世纪50 年代在中国青年中风靡一时的畅销书,从译文本身来看,可以发现他对此书的翻译,是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和战斗激情。在这本书上,他的译文信达、流畅,保持了俄罗斯语言中含蓄隽永的内涵和作品原有的艺术特色,在中国读者面前再现硝烟弥漫、空前壮烈的反法西斯战场的历史画卷。此书译文臻于上乘,属于鲁迅先生所竭力倡导的直译流派。
这段时间他又发挥了初到延安时的工作干劲,白天黑夜都埋头在书籍和工具书堆里。他不仅积极地把马列主义原著介绍到中国来,把苏联文艺的高新成就提供给断中国的革命青年。他还翻译了《青年近卫军》的电影剧本,并主持为电影《青年近卫军》配音,使之能将这部电影及时介绍到中国来。李立三曾经负责译校《列宁文集》(两卷集),他1946 年被调回国内后,下卷就由陈昌浩接手进行续译和重校。责任编辑只剩下唯真和陈昌浩了。
不久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和使命感,埋头于另一件伟大的“桥梁工程”中。
原来中苏两国人民文化交流的工具书《俄华辞典》还是苏联十月革命前出版的,离当时已达30 年了,在这30 年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无论政治、军事、科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概念,纷纷出现。这样原有的《俄华辞典》已太过陈旧,“因苏联人研究中文的兴趣,以及中国朋友研究俄文的兴趣都极大,所以迫切需要一部新的既反映现代俄语,也能反映现代华语的《俄华辞典》。”
在莫斯科外国文出版社的授意下,以陈昌浩和杜布洛夫斯基分任正副主编的编写组成立了。从1947 年起至1951 年脱稿,共用四年多的时间编出一部新的《俄华辞典》,该辞典共计收容2 . 6 万余个俄文词。他整天就坐在桌子前,对着稿子一个字、一个字地比较俄文和中文意思。辞典的中文书名是郭沫若题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