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乐水清如此,名相名医道自尊。”这是中共元老谢觉哉在1945年11月写《赴李鼎铭生日宴》》一诗中的两句。茹旧含新,自来俊杰识时务;知微见著,毕竟聪明属老成。“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离家不远,路却难走,但不影响后人的敬仰。每次回老家,我怀着虔诚的心愿,跪在坟前,为长辈烧香,为长辈敬酒,为长辈献食,为长辈磕头。然后默默的离开他们,弯弯的小路上,留下了两行清泪,一声常常的叹息。”
诗曰:“边区兴新而向荣,鼎铭先生立大功。走向政坛不为名,勤政务实与民同”。对于李鼎铭先生,在6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社会,是无人不晓的一位历史人物,因为他的名字跟当时人人必读的“老三篇”中的紧紧联系在一起。但是对于今天的年轻人,这个名字恐怕就有些陌生了。最早知道李鼎铭先生,是通过毛主席《为人民服务》而知的。1944年9月8日,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李鼎铭先生,原名丰功,陕西省米脂县桃花峁村人,生于1881年11月19日。幼年熟读医书,医术精湛,远近闻名。辛亥革命后曾任米脂县米东区区长、米东区财务委员会主席等职。1926年他辞去官职,在米脂县城开“常春医馆”行医。“造福荣膺桑梓誉,为民谦著圣人名。高冈流水桃花峁,悬匾窑前万古情。”先生热心社会公益,倡教育,兴医药,关心百姓,不畏权贵,刚直不阿,故在地方上很有威望。
“先生本色博岐黄,济世救民名自扬。宝塔山前伟人会,中西医道结康庄。”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他又弃医从政,曾历任陕甘宁边区米脂县参议长,陕甘宁边区参议员、副议长,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他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期同情革命,拥护共产党的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是中国共产党长期相濡以沫、同舟共济的朋友。在中国革命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对我党统战工作的推动和宣传,曾经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李鼎铭先生很有思想,有胆识,有独到的见解,在边区参议会上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提案。1941年和1942年,我抗日根据地处于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如何渡过难关,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困难,是当时我们党和政府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会上,李鼎铭先生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主动同几位参议员商量酝酿,毅然向大会提交了精兵简政的提案是: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反官僚主义。党中央和毛主席特别重视这一提案,毛主席一字一句地抄在笔记本上,同时还加了一段批语:这个办法很好,恰恰是改进我们的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对症药。经中央研究决定,向全党发出精兵简政的指示。从此,精兵简政就在各抗日根据地包括党政军机关学校团体中普遍实行起来,成为我们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十大政策之一。
“喜迓红军赤帜擎,精兵简政赞开明。休言绅士无英杰,革命追随北斗行”。出处《南史•陈暄传》:“徐陵为吏部尚史,精简人物”。黄炎培说“此次政府机构改革没有毕其功于一役,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何使今后的步子迈得快一些,避免精简——膨胀——再精简的循环,我认为还有必要重提与李鼎铭同时期的另一位知名民主人士”。1945年,黄作为国民参议会议员到延安考察,他振奋于延安的清廉、健康、向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同时,也忧虑共产党能否跳出历史上王朝兴衰的“其兴也浡焉,兴亡也忽焉”的周期率。对此,毛泽东自信地告诉他,“我们已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瞻仰陵园气势雄,鸿猷未尽伴青松。中华民族殒骄子,泪洒银州祭卧龙”。1947 年12 月11 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在陕西绥德县义合镇病逝。次 年2月25 日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亲题挽词:“李鼎铭先生与其他许多和李先生一样的开明绅士,在中国人民民族民主斗争的困难时期,在日本帝国主义者进攻中国时期,在美帝国主义者援助蒋介石匪帮举行反革命内战时期,抱着正义感,毅然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人民民主事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一切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蒋介石独裁,赞助人民革命战争,同情消灭封建制度,实现土地改革的真正爱国的民主的开明绅士,无论过去与现在,都是中国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一分子。对于李鼎铭先生的逝世,表示我们的悼念之意。”并撰写挽联:“老成谋国与本党合作无间;民主参政襄边区建设有成”。陕甘宁边区政府:“抱正义感反独裁反内战反卖国大声疾呼为救国;以责任心倡精兵倡简政倡生产睿思远虑建边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