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老人历时20年搜集15万红军名录 建起最大红军碑林(组图)
2016-11-10 17:46:16
来源:深读
作者:蒲晓旭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在四川巴中城南,有一座中国最大的红军碑林,在近5000块花岗石碑上,铭刻着超过13.8万红军将士的名字与功勋。

    这座“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的建成与现任碑林纪念馆名誉馆长张崇鱼密不可分。从1992年起,张崇鱼和同伴们遍访全国搜集红军名录并筹集捐款,用20多年时间,行程70逾万公里,搜集到约15万名红军名录,并在四川省和巴中市政府的支持和资助下,将碑林建成。

    有人将张崇鱼的寻访之旅,誉为“碑林长征”。而时至今日,80岁的张崇鱼仍在巴中周边搜集红军名录及事迹。近日,深读(微信ID:shenduzhongguo)记者入川探访老人张崇鱼,倾听他和红军碑林的故事。

    山顶碑林镌刻13.8万红军姓名

    10月25日的巴中刚刚降过雨,位于城南南龛山顶的将帅碑林纪念馆内的银杏越发明净、灿黄。

    馆内矗立着川陕苏区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和红军纪念碑,并建有纪念像园。其中坐落着包含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的大型立体石雕。

    以纪念像园为中心,向左右依山就势而建的,是三处全长约800米,宽6米的碑林长廊。作为碑林的主体工程,长廊顶部为金黄色琉璃瓦,其中近4000块纪念单碑上,刻着红军将士的姓名、头像、简历以及亲属或捐建者姓名。

    除个人单碑外,也有数百块刻有红军英名和烈士名录的石碑,与单碑一起,共同镌刻着逾13.8万红军将士姓名。

    66岁的吕欣驰和64岁的妹妹专程从沈阳和北京赶来,在他们的父亲、红四方面军少将吕黎平的石碑前献上一捧黄菊。尽管这块父亲的花岗石碑已在巴中矗立多年,这对姐妹还是首次前来祭奠。

    几年前,一位云南武警消防总队的将军在参观将帅碑林纪念馆时,发现纪念馆存在困难,于是根据相关名录,捐资为素不相识的红军将士们立碑,名录中就有少将吕黎平。

    多年之后,吕欣驰的朋友偶然来此发现了这块石碑,作为女儿的吕欣驰这才知道,原来在距父亲祖籍江西兴国县千里之外的巴中市,这片父亲当年曾浴血奋战的地方,还立着一块父亲的碑刻。

    参观过将帅碑林之后,吕欣驰感慨地说:“很感动,做了这么多工作,真不容易。”

    吕欣驰所谓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指将帅碑林的倡建者张崇鱼走访全国,遍访红四方面军老红军的过程。

    见到张崇鱼时,80岁的他前天夜里刚从四川马尔康回到四川成都的家中。这趟原本与妻子、女儿的自驾游,又被他用来寻找老红军名录。

    据其女儿介绍,趁妻子、女儿休息的半天,他跑去马尔康的民政局和档案馆,又找到了800多名红四方面军老红军的名单。

    趁谈话中张崇鱼离身的间隙,张崇鱼的女儿张柳对记者说,能否帮忙劝劝老人,别再四处跑了,毕竟八旬高龄了。

    张崇鱼表示,除早年搜寻到的这13.8万红军名录外,近两年他又四处搜集到了2万多名红军信息名录,实际约有十五、六万人。目前,该数字仍在缓慢增长。

    为红军立碑缘于青年时期埋下的种子

    张崇鱼对红军的情感,始于青年时期红军战士的感染。

    20岁那年,在巴中中学读高中的他听了一场长达4小时的报告。一位老红军在向全校师生讲述红军长征精神期间,撩起了衣服,露出了胸部、手臂和头部等多处伤疤和弹孔。情难自禁的老战士哭了,现场包括张崇鱼在内的一千多名师生也哭了。

    再一次为红军精神震撼时,张崇鱼已年近五旬。他在成都偶然见到了巴中籍的一位师长。对方在1947年的沙家店战役中,被打断了八根肋骨,并被评为战斗英雄。

    解放后,这位师长又去了新疆,在新疆建设兵团一干就是20多年。这位师长给张崇鱼讲述了许多红军故事,老战士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深深震撼了张崇鱼。

    红军情节在张崇鱼青年和中年时期埋下了种子。

    1992年,正值红军入川60周年。时任四川省巴中县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的张崇鱼,参加了相关纪念活动。

    1932年,以鄂豫皖为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经陕南进入四川巴中通江两河口,并在巴中驻扎了很久。而川陕苏区,也被毛泽东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

    红军入川60周年的纪念活动,激活了青年时期埋藏在张崇鱼心底的情感。身为巴中人的他开始思考,该用何种方式来缅怀和纪念红四方面军呢?

    他突然想到,在自己1985至1990年任四川省巴中县平梁区区委书记时,凭借搜集的中外书法家两千多幅手迹,在巴中建成了中国书法第四大碑林的事。既然书法都能建成碑林,那么红军将士可否通过建设碑林来缅怀呢?
张崇鱼说干就干。可当时既无人物资料,也无资金,除了想法,其余都是两眼一抹黑。

    说来也巧,张崇鱼偶然得到一本《红四方面军人物志》,其中介绍了两千多名老红军当时在地方和部队任职的信息。他如获至宝,于1992年8月,依据书中的线索,自费800多元,陆续发出3000多封敬告信。他在信中敬告广大红四方面军老战士及家属,为缅怀红四方面军,决定在巴中为老战士树碑立传。

    发敬告信有两个目的,一是找人,二是筹集资金。

    由于当时大量红军老战士健在,不少人对立碑一事很感兴趣,便回信表示支持。

    由于信件的往来,张崇鱼联系上两个关键人物——原国防部长、上将张爱萍和上将尤太忠。其中,张爱萍给张崇鱼题写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几个大字。而曾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尤太忠,则在病床上为张崇鱼写下了1300字支持建设将帅碑林的序言。

    巴中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也很支持张崇鱼建将帅碑林的倡议。1993年9月,四川省政府发出文件,表示同意在巴中建立川陕苏区将帅碑林。

    有了这份文件,张崇鱼如获至宝,他带着这份文件的复印件,和几份有关部门开出的介绍信,开始四处走访搜集红四方面军老红军的信息。

    张崇鱼彼时已57岁,有人劝他:“一把年纪了,还搞个啥?”

    “我还要搞到80岁呢!”

    寻访之路“太委屈” 被当骗子审问

    “太困难了!”

    张崇鱼首先面对的是经费问题。由于没有专项资金,为红四方面军老红军立碑主要靠其本人或家属捐资:如果老战士想给自己立一块单碑,则需要自愿捐资三、五百或千元。无论将士还是军官,所立石碑均同等大小。

    也有少量非红四方面军的老红军战士听闻后,表达了立碑意向,张崇鱼也予以满足。

    先根据老红军提供的简历,张崇鱼等人再拟好碑文,待老红军或家人签字确认后,他们就为其刻碑立碑。

    单碑立好之后,再拍成照片寄给对方。如果对方不愿立成单碑,则将其姓名刻在合碑之上。

    也有一部分单碑是免费立的,主要针对于红军时期的重要人物、将军等。不少老红军将领后人听闻后赶来参观,还进行了补捐。期间,也有部分单位和个人,受感于张崇鱼等人的行为,出资为素不相识的红军将士建碑。

    张崇鱼等人外出寻访的经费,主要源于红军将士的捐资。为节省开支,几次进京寻访时,他们都住在海军大院附近几块钱一晚的地下室里。

    清早六七点起来,吃点馍馍就出门了,直到夜里八九点才返回驻地。大部分时候,他们的午饭都在老红军家里解决。

    与张崇鱼外出寻访的工作人员曾告诉张崇鱼的妻子王克珍,张崇鱼在外时常“一根红薯就解决问题”。

    1994年赴上海寻访,因为住不起正规宾馆,张崇鱼一行刚出火车站,就被人收走了证件,带至一家由两个彪形大汉把守的黑旅馆中。

    身处异地,势单力孤,一行四人只好在那个连上厕所都要过马路的旅馆中住了一宿。

    在沈阳寻访期间,张崇鱼生病输液。稍微好一点,他又立即出发寻找老红军。

    更大的困难来自信任。在那个电话尚未普及,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想要自证身份也是一件难事。

    1996年寻访重庆时,张崇鱼等人在某军队干休所一下找到了五位红军出身的军级老干部,很快筹集了2900元钱用于立碑。

    可这笔钱在兜里还没揣热,干休所负责人当夜就找到张崇鱼一行,将他们带至干休所审问,并要求他们退还全部筹款。

    直到事后,他们收到张崇鱼垫资为老战士立碑后的照片,并派人调查了解后,才将钱寄了过来。

    在沈阳,一位将军的遗孀拿出500元给张崇鱼,让其为已故的丈夫立碑。这事被将军儿子得知后,当晚就带着一个彪形大汉,驾车赶到张崇鱼等人的住所,将其所持的证件、介绍信和500元钱悉数收走,并叫第二天去取。

    等张崇鱼次日前去时,却被对方关在屋里审问。尽管张崇鱼提供了电话供对方核实,但始终不被信任。

    对方要求张崇鱼,除退还其母亲捐款外,还要再给200元,作为前晚驾车前来的油费。最终,张崇鱼只好出了这笔钱,息事宁人。

    类似的事还发生在太原。张崇鱼的寻访,受到一位巴中籍老红军的热情接待。不料儿媳妇回来后,不问青红皂白就报了警。

    民警赶来后,查看了他们的证件、介绍信和先前走访老红军的资料,才发觉这是一场误会。

    在长沙,张崇鱼的两位同伴在寻访中被送至有关部门审问。即便经过电话核实身份,对方仍不肯相信。直到这两位同伴,找到先前访问过的一位省军区副司令后,有关部门才放了人。

    “我们觉得太委屈了!”张崇鱼说,除了被视作骗子,也有人说他们外出是为了游山玩水,这反倒激起了他们的韧劲。

    “越是不相信我们,越要干下去,要不还以为我们真是骗子。”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牛栏山一中举行走进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活动(组图)
·下一篇:特稿:历史的回眸扎兰屯市“中东铁路老建筑追忆” 钢笔画长卷在首都北京“开展”(组图)
·特稿:海纪馆组织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图)
·特稿:海纪馆党支部召开换届选举大会(图)
·特稿:上杭多举措推进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
·特稿:赞谭政大将
·特稿:赞谭政大将
·特稿:悼念红军后代粱东(组图)
·特稿:历史的回眸扎兰屯市“中东铁路老建筑追忆” 钢笔画长卷在首都北京“开展”(组图
·特稿:牛栏山一中举行走进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活动(组图)
·特稿:延安市委宣传部授予《延安保育院》“延安市新闻工作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组图
·特稿:延安市委宣传部授予《延安保育院》“延安市新闻工作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回顾长征历史,传承长征精神——北京市育英学校初一
张越:海纪馆组织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图)
特稿:海纪馆组织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图)
张越:海纪馆党支部召开换届选举大会(图)
特稿:海纪馆党支部召开换届选举大会(图)
罗燕、王强:上杭多举措推进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
特稿:上杭多举措推进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
“铁血长征——福建儿女长征史迹展”巡展走进龙岩市
特稿:赞谭政大将
赞谭政大将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