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深远
1954年—1958年,“两库”移民94549人,占1958年全县总人口381531人的百分之24.78。三四年内全县四分之一的人口大迁徙,对金寨县及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当年动员移民搬迁正值农村合作化高潮期间,“走社会主义光明大道”是社会舆论中心。动员移民,是以 “支持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为动力,算水库建成后经济效益帐,启发移民“作贡献,顾大局”。绝大多数移民憧憬“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和“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社会主义新生活,表示一切服从国家安排,但也难免流露出难离故土的情绪。在响洪甸水库开始蓄水后,张家畈村还有一位老奶奶不愿撤离,齐山乡一位干部得知消息后便立即前往,到达时水已封门,他扒开屋顶,救出爬在屋梁上的老奶奶。
金寨县处大别山腹地,山多地少,优质良田多集中于大河两岸,此大坝一筑,河水顺势而上,十万亩耕地均成泽国,移民迁至库区周围和其他乡镇,使得移民迁入地人均耕地陡然骤降,1987年调查结果表明,库区人均耕地0.27亩,茶、桑等经济作物0.28亩;人均虽有山地7.63亩,但多幼林和水源涵养林。由于生产无园地,劳力无出路,库区农民生产、生活十分困难。早在上世纪水库建成30年后的80年代,金寨县调查库区某村庄显示,全村12个村民组、333户、1659人,纯靠吃供应粮的有182户、913人,占百分之55。他们多一日两餐稀饭,有55人出外讨饭。
自两水库蓄水后,为解决吃饭问题,两库区群众一度开荒种粮,造成水土流失、生态失调。据1984年调查,两库周围人口达21万。1985年调查统计,库区范围内中度水土流失面110.42平方公里,强度流失面109.87平方公里,合计占两库区总面积的百分之30.2。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肥力降低,库床淤垫,库容量缩减,水位抬高,扩大淹没面积,也使下游灌区供水量减少。又常因山洪暴发,库水混浊,造成水质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