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可行性和必要性
大湾村及高田乡乃至威信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厚,类型齐全,丰度颇高,为“全国罕见、云南独有”,过去因受地理环境条件和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存在着“认识不足、保护不够、开发不快、质量不高”等问题,特别是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率不高、贴近市场能力不强的现状迫切需要得到改进。旅游寓消费于生产,寓生产于消费,是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交汇点”,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点”。把旅游放到精确脱贫、扶贫攻坚战和培育县域特色经济中去定位和把握,充分地发挥出了旅游的综合效应,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特”。要加强对县域内自然、人文、社会、历史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深度挖掘红色文化与苗族文化、农耕文化等融合发展的文化内涵,从而延伸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的产品链、服务链、经营链,提高农业与旅游的整体效益。大湾村具有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产业的潜力和条件,项目实施后就能使村中有一半贫困人口可以参与进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因为在大湾村这样一个十分偏僻的苗族贫困村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可以带动当地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和土特产(古氏骨伤苗族传统中草药、蜂糖等)、手工艺品(蜡染、刺绣、编织等)的生产销售;同时,很多的贫困户还可以从事旅游接待,传承和弘扬苗族文化,大量贫困户实现顺利脱贫,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苗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且还能有效地带动旅游接待设施、公共服务等投资。
(2)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一是大湾村红色文化与农耕文化保护利用基础设施(旅游公路、电力、通信、旅游厕所、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消防安全等)。
二是大湾村红色文化革命遗址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
三是苗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如大湾苗族特色村落保护等)。
四是滇东北威信县苗族乡村记忆工程。
五是特色农耕文化产业发展,一要加快调整林种结构,大力发展具有本土特色优势的野生猕猴桃、山桃、板栗、核桃、香桃、丝栗、樱桃、桂花、茶花、迎春花、李、梨、柿、杏等阔叶树经济林果,逐步减少杉木、柳杉等针叶树经济林,既保持着水土平衡不流失和小区域气候稳定,又保持住生物多样性,为构建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屏障做出贡献;二要开展林下种植(如中草药、高山蔬菜等经济作物);三要发展林下养殖(要大力发展种草养殖“节粮型”草食畜禽,如小黄牛、黑山羊、丰岩乌骨鸡、白毛乌骨鸡、野猪、大种土鸡、肉兔、蜂蜜等);这样做就能建立起“林--种--养-粮-经(中草药、高山蔬菜等)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三要稳定粮食生产。打造出“春观花、夏避暑、秋品果、冬休闲”的四季生态旅游观光度假精品景点。四要积极发展古氏苗族骨伤中草药、苗族手工艺品等旅游商品。
六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四、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昭通市交通运输集团威信分公司从2015年10月起按县委、政府的要求,在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领导下,坚持抓好企业安全生产经营与参加打赢脱贫攻坚战“两不误”目标,派出了分公司一名副经理具体驻村参加“扶贫工作队”日常工作,其他四名分公司领导精确“走转访、挂包扶”19户贫困户;积极的探索出“多渠道、多元化”精确扶贫新路线,做到扶贫对象精确、项目安排精确、资金使用精确、措施到户精确、因村派人精确、扶贫成效精确。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一)深刻领会摆脱贫困,科学发展理念,坚决破除意识贫困、思路贫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积极的对接国家实施“供给侧改革”、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政策,抓住机遇,找准位置,错位发展,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展示云岭高原山村苗家新面貌,把中央政策和省市县党委、政府决策部署项目化和路径化。
一个脚印解决民生难题,使大湾贫困村月月有新气象,年年有新变化,让贫困群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深刻学习领会心贴人民,情牵百姓的情怀,以百姓苦为苦,以百姓富为富,往下走,沉下去,人到村,心到户,练好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基本功,充分地发挥好广大人民群众自力更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真心扶贫一村,打造“一村一品”,繁荣一地经济,造福一方百姓。
(四)深刻学习领会实事求是,行动至上的作风,从村情民情出发,与干部群众合力,昼夜兼程,拼搏实干,努力带出一支好队伍,健全一套好机制,落实一批好项目,打下一个好基础,以实际行动聚党心得民心。
(五)深刻学习领会一毫莫取、寸心不昧的教导,恪守为官“四要”、“四忌”,认真实践“三严三实”要求,多沾泥土气,严守党的组织纪律、廉政纪律、工作纪律、群众纪律,树立党员干部的先进形象。以实际行动如期完成县委、政府交给我们参加大湾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