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峭的将军崖
横跨金沙江的皎平渡大桥
红军渡江时毛主席住的山洞
红军渡江时住的山洞近景之二
红军渡江时住的山洞近景之三
红军渡江时住的山洞近景之四
红军渡江时住的山洞近景之一
皎平渡
金沙江水响叮当,我们红军要过江,不怕山高路又长,我们红军真顽强。渡过金沙江,打倒狗刘湘,消灭反动派,北上打东洋。 ——《红军渡江歌》
在四川会理县和云南禄劝县交界的金沙江边有一个渡口,因为一件重要的革命史实而被载入历史。时至今日,每天都有很多游客赶往那里,去感受革命先烈给我们留下的革命遗产,重温那段峥嵘岁月。皎平渡,一个普通的渡口,因为“红军巧渡金沙江”而名垂青史,而它更像红军留在那里的卫兵,守卫着红军留下的点点足迹,为一代一代人讲述红军巧渡金沙江过会理的故事!
在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红一方面军以一军团为左路、军委纵队为中路、三军团为右路、五军团殿后掩护,于1935年4月底到达金沙江边的龙街渡、皎平渡和洪门渡。5月2日,中央军委命令干部团三营五连抢占皎平渡口。5月3日晚,连长肖应棠,指导员孔开先带领全连在皎平渡口南岸俘获敌船一只,庚即过江,歼灭民团收地,智取厘金卡。随后干部团连夜过江,翻越中武山,击溃增援之敌,占领通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随军委纵队于5月4—5日陆续过江后,分别住在渡口旁的一排山洞里,并成立了以陈云为司令员、蔡树藩为政治委员的渡江指挥部,利用寻找到的7只木船和37名船工,昼夜不停地组织部队渡江。一、三军团在龙街渡、洪门渡渡江受阻后,在朱德总司令指挥下亦改从皎平渡渡过金沙江。从5月3日晚至9日止。红一方面军一、三、五军团及军委纵队均顺利从皎平渡渡过金沙江。九军团完成掩护任务后,亦从云南东川树节过江。至此,红一方面军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赢得了在会理休整的时机,取得了战略转移上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金沙江依然从会理中武山和禄劝元宝山之间奔流而过,不同的是时间离“红军巧渡金沙江”已经过去了80多年。皎平渡也因为1991年修建通车的皎平渡大桥而逐渐退出了它的职能舞台。但这80多年间,金沙江水从未断流。80多年间,老百姓对红军长征精神的传承也如金沙江水一样从未断息!
皎平渡因为“红军巧渡金沙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而被列为川滇两地的重要红色旅游景点。渡口南岸的禄劝元宝山上修建了“红军长征渡江纪念馆”和“红军渡江纪念碑”,供游客参观,合影留念;会理县城内的“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渡江过会理纪念碑”也为游客们详实地陈述着红军渡江过会理并召开“会理会议”的重要史实。特别是渡口北岸会理中武山上,毛主席和其他红军领导同志、战士们居住过的山洞经常被游客所瞻仰和参观。那里曾经是渡江指挥部的所在地。在山洞中依稀可以感受到红军渡江时条件的艰苦。中武山洞内光线昏暗,尘土飞扬。但各山洞之间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正如红军团结一致抗击敌人一样,战士与战士紧紧相连,相互关爱,相互帮助,才有了“巧渡金沙江”这一红军长征史上重要的一笔。
从皎平渡口出发到会理县城,80公里左右的山路,得驱车行驶2个多小时,沿途多是盘山路,山峰极其陡峭,其中以将军崖最为出名,其山势高耸,崖高壁陡,如将军般守护着各进出山隘口而得名。红军当年从皎平渡口渡过金沙江,制定了《渡江守则》,要求一切渡河部队均听命于渡河指挥部,亦须按次上船,亦须遵从登船人数之限定。渡江后,红军一路和国民党军队战斗,占领通安直至到达并围攻会理城。红军沿途得翻越像将军崖这样的绝壁高崖,他们身上有辎重,脚上穿草鞋,既要翻越陡峭山峰,还要提防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其军队纪律之严明,军队素养和军人意志品质之高可见一斑。沿途的狮子山战斗冲垮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阻击,一把伞梁子战斗更是重创了以刘元塘为首的国民党守军,迫使敌人放弃堵截,转而退守会理城。这些崇山峻岭在红军面前不像是阻隔前进的障碍,更像是考验红军的试金石,不试则罢,一试便是真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