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红色旅游是实现三次产业革命的需要
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人类产业发展史,在人类产业发展史中一共有三次革命性的发展阶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次产业革命。第一次是发生在大约5—6000年前的中耕农业的发明,使人类开始摆脱对大自然的完全依赖,开始了对土地资源的控制和利用,大大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实现了狩猎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过渡;第二次是发生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进和珍妮织布机的发明为标志,开始了工业技术的革命,第二产业成为社会的支柱,实现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第三次是发生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以计算机网络化为标志,开始了第三产业的革命,正在实现工业社会向服务型社会的过渡。在农业社会人们的劳动对象主要是土地,通过对土地的开发获得生活所需要的粮食、布匹等等;
在工业社会人们的劳动对象主要是矿产资源,通过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加工,获得生活所需的各类工业产品;在服务型社会人们的劳动对象主要是以信息和文化为主体的精神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开发,获得人们需要的各类精神产品。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以文化产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已经占三次产业的比重达到75%左右。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过程中,前仆后继,历尽艰辛,建树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我们文化产业的开发、红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资源基础。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一龙带九蛟的重要引擎,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全面带动后发地区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弯道赶超。象井冈山、韶山、延安等地旅游业收入已占当地GDP50%以上了,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发展红色旅游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状态将会进一步复杂化。一是由于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加大,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舆论场的引导力存在弱化趋势;二是网络意识形态论争的形式日趋复杂化;三是网络意识形态论争对民众心理的影响日益深刻;四是境外敌对势力插手网络意识形态论争的程度日益加深;五是蓄意诋毁党、社会主义和国家的网络舆论参与者正在呈类组织化发展趋势;六是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外部资信的最主要通道。
对网络信息空间和青年人的争夺,成为新时代大国博弈的重要形式。从价值观养成和文化传承的角度看,网络空间已经超越线下空间,跃居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第一空间”,成为影响青少年扣好第一粒扣子的“筑梦空间”。青少年在网络空间成长发展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未来。
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助力筑牢网络空间里的“万里长城”。一是各级政府可以开通红色旅游网络,组织党史、方志办、军史、高校科研人员有针对的发表大量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文章,用史实说话,引导广大网民自己去分析、去研究,增强网民的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各级旅游部门尤其是红色旅游资源集中的地区可以开辟“线上红色旅游”项目,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网络空间里再现当年革命场景,展现革命先辈们追求民主、自由、富强和民族自立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让年青人在虚拟世界里接受传统教育;三是在网络上开展大学生、年青人红色修学旅游征文大赛和演讲大赛,鼓励年青人走出网络空间,到红色圣地去感受红色精神,洗涤自己的心灵。
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旅游发展决策咨询专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黄冈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黄冈市旅游局副调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