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青州抗战访谈录——采访抗战老兵冯保杰打捞沉没声音
2015-07-27 16:22:12
作者:中共青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樊光湘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那一刻,和所有战斗中的惨烈情景、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一起,似一块厚重的刺青,深深纹烙在整个民族的心上。而“抗战老兵”则为这刺青涂上了一抹又一抹嫣红的血色。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追溯抗日战争的历史足迹,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应山东卫视《纪录片工作室》栏目编导李娟之约,近日,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笔者和“关爱老兵”志愿者于斌、高树贞、崔晓蕙、高甜甜等,在青州市庙子镇镇长孙培伟及文化站有关领导的协助下,专程采访了生活在长秋村一位87岁的抗战老兵——冯保杰,搜寻那尘封的故事,打捞那些沉没的声音,向抗战老兵致敬!

    时代有太多不期的变故。这位耄耋之年的抗战老兵,身居斗室,他早已把昔年战场的峥嵘岁月深藏心中,只字不提。“三叔公,有几位记者来采访你。”村主任进了院子马上说。老人转过脸来,看了有几秒钟,不知道眼前出现的是什么人。笔者和“关爱老兵”志愿者忙向他分别再自我介绍了一遍。笔者还把近几年来编撰出版的党史书籍——《青州人在抗日战场上》、《中共青州地方史》(第一卷)、《资政报告文集》、《中共青州党史资料专题探讨与研究》、《党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上下册)、《中共青州地方史》(第二卷上下册)等送给了冯保杰老人。当他听明白我们是慕名而来恳请他帮助“抢救抗战记忆,打捞沉没声音”的时候,老人很兴奋,开口说话了,竟然近似于滔滔不绝,他七十几年前身经和目睹的故事以及久违了的抗战歌谣才被一点点挖掘出来。

    他给人的第一印象:老人的身材魁梧,身体相当硬朗,高约1米75,肥胖,大耳朵,光头,略少的头发胡子眉毛有点白了,但在眉宇之间闪烁着一股英气,老人虽然年迈但提起那个年代的事情记忆力非常好,耳尚聪目尚明,记忆清晰,思路缜密,七十年前的事件记得一清二楚,这让笔者感觉到很庆幸,因为冯保杰老人就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书”。

    寒暄之后,我们聊起了抗战,谈起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他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在他对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回忆中,更多包含的是感叹与提炼,从交谈中我们得知——

    长秋村,被称为抗战时期的“小延安”,是坚强的“抗日堡垒”,地处山东省青州市庙子镇,背山(卸石山)临水(淄河),占据着鲁山的北大门,地理位置非常险要。抗战时期,这里是鲁中地区是抗日根据地,更是南来北往党政军领导人的落脚之地。当时任山东代理书记的郭洪涛,山东纵队司令员张经武,副司令员王建安,八路军三支队政委司令员霍士廉、杨国夫,四支队政委司令姚仲明、廖容标等,都曾在长秋村工作和驻扎过。

    廖容标就驻在他家的正房。当年杨国夫与张岚夫妇、霍士廉与王杰夫妇就都是在他家的西偏房结的婚。

    抗战时期,长秋村人民率先举起抗日大旗,是当时淄河流域我党领导的最早的一支抗日武装队伍。冯保杰老人说,这个不到百十户人家的村庄,先后有119人参加八路军及我党地方武装,有39人牺牲在战场上,还有63人死于日军监狱或被抓劳役,摧残致死。敌人视长秋村为眼中钉肉中刺,对长秋村扫荡达十几次,村内房屋被烧18次之多,到1942年,全村无一间完好的房屋。面对敌人的残暴行径,长秋村村民毫不畏惧,擦干眼泪,拿起枪杆子同敌人顽强斗争。

    抗战爆发后,共产党员冯毅之受党的委派,回到家乡长秋村,发展了十几名党员,建立了党的组织,成立了抗日自卫团。1939年,益都县委在长秋村成立,组织发动武装群众在淄河流域开展全面抗战。……

    硝烟战火中,长秋村成为鲁中地区一面抗日根据地的旗帜,同时,也哺育出一批抗战英雄,冯旭臣父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冯保杰的记忆中,当年八路军战士们喜欢夏天,不喜欢冬天:“战斗是天天打,夏天的仗还好打一些,因为日军不敢到庄稼地和树林子里去,敌人去多少,我们都能把他消灭光。钻庄稼地和树林子敌人也钻不过我们八路军战士们,我们是在暗处,敌人在明处。冬天就不行了,冬天没有了青纱帐,藏身就不那么容易了。头顶上是敌人的飞机,地下是日伪军部队,飞机一发现我们,日军就马上从四面八方往这发兵,飞机、汽车、大炮、坦克一起来,目的是打包围战,八路军战士们还就怕这个。一打包围战就得有老大损失了,八路军战士们得往外冲啊,突围就得有牺牲。八路军战士们就只能打游击战,黑天白天在山里走,边走边打。走一段发现一个好地势就留下一名轻机枪手,在这阻击,敌人来了,机枪手打一顿枪把日军都打死后才撤回来。我们趁这个空才能做点饭吃……”冯保杰老人说着说着,眼圈都红了。

    是啊,马鞍山失守,就是因为在冬天。

    1942年11月9日至10日,两天一夜的马鞍山战斗中,面对比自己队伍多数十倍的敌人和敌人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正在山上养伤的八路军第115师副团长王凤麟,临危不乱,周密布防,带领大家英勇还击。凭据险要地形,山上的伤病员和家属都行动起来,用手榴弹、石头和仅有的几枝枪阻击敌人,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最后,在弹尽粮绝的危急情况下,面对蚂蚁般往山上涌来的日伪军,顽强战斗了两天一夜的守山八路军指战员、伤病员和家属,在党的号召下,誓死不做俘虏,视死如归,摔断枪支,从容走向悬崖纵身跳下,除两人(一名提前下山执行任务,一名跳崖时被树枝挂住)幸存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其中有副团长王凤麟、鲁中区党委组织科长李成仕 、鲁中行署处长谭克平、益临工委的公安局股长董恒德和李绪臣等,益都县参议长冯旭臣、冯毅之的妻子孙玉兰、妹妹冯文秀及三个未成年的女儿——冯新年、冯卢桥、冯平洋。

    敌人攻山时,冯毅之和战友们就在一河(淄河)之隔不远处的一个山(卸石山)头,遥望着马鞍山,但为了保存实力,却不能贸然出击。眼看着马鞍山失守,六位亲人壮烈殉国,冯毅之的痛苦可想而知,他的诗作《家人》字字泣血……

    为了表彰冯旭臣一家抗日爱国的高尚风格,1946年5月,鲁中行署参议会赠送冯旭臣后人“一门忠烈”横匾。

    说起战况的惨烈,冯保杰老人几度哽咽。回忆牺牲的战友,冯老说道:“你真不敢相信,昨天还一个炕上睡觉的战友,第二天就没了……”此刻的冯老不禁老泪纵横,他说,想起有些战友只能仓促掩埋,甚至尸体垒着尸体,他就更加愤恨日本侵略者,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也更加坚定。如果说最初参军还只是保家之情,此时的他已将卫国的使命深深刻在心中。 ……在场的每一位也凄然泪下。

    看到冯保杰老人和大家伤心的样子,笔者于心不忍,便擦一把眼泪,立即岔开前面的话题,问起抗战时期青州敌后抗日根据地尤其是长秋村有哪些民间歌谣,想缓和一下当时的气氛,可是,抗战老兵——冯保杰哽咽完后,仍然谈兴不减:

    “当年,我是儿童团团长,带领一群孩子们在村口站岗放哨,有时候也跟着八路军游击队去打仗,当然主要是探路和侦察敌情。”“中国士兵装备比日军差,八路军士兵条件更加差,很多人没有枪,得从日本鬼子手里抢,抢到枪也没用,没有子弹啊……”“由于子弹有限,我们八路军游击队就是打近战,拼刺刀,伏击打的多,往往都是二十米以内的战斗 ,只要鬼子没发现我们,我们就不开枪。”

    回忆起当年的抗战岁月,老人的情绪越来越激动,眼神中隐隐流露出军人特有的坚毅与自豪。

    提起为什么参军当儿童团团长,老人眼神稍显凝重,思绪也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一方面,当时的日本军队对青州西南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扫荡,出身在革命家庭的孩子一旦被丧心病狂的日本兵盯上,就很容易遭到不测。另一方面,冯毅之到家乡说,日本人侵略中国,要我们亡国灭种,说三个月亡中国。如果爱国就要当兵。再一方面,在看到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占中国领土,日本军队对中国人民的残酷镇压后,冯保杰的心中萌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愫,赶走侵略者、保家卫国成了他当时最大的夙愿。

    参军后,由于冯保杰年龄小被安排从事儿童团和战地救助工作,负责站岗放哨和包扎救治伤员。“当时我就想,只要能加入抗日游击队伍,让我做什么都愿意。”老人的语气真挚而坚决。

    时隔70多年,回忆起战争往事,冯保杰老人每次说到当年打鬼子的情景时,他总要狠狠地骂一句,他说自己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已经深入骨髓。

    当笔者再次岔开前面的话题,问起抗战时期青州敌后抗日根据地尤其是长秋村有哪些民间歌谣时,他才豁然顿悟,开始回答笔者的询问,并高兴地站起来唱起了抗战歌曲《查路条》:“滴滴答啊滴滴答,小兄弟们啊小姊妹们啊,我们儿童团啊一起把路查,站到村头四下里望啊,来路不明的问问他。拿出路条的我看看,看看清楚放过他;拿不出路条的我查查,查查有问题的交给自卫团处理他。”冯保杰老人唱起这首歌,我们依稀看到了他当年的斗志昂扬;同时,我们也感叹冯老的记忆力。“不过有的词也记不住啦。”老人爽朗地笑着说。
这正是笔者和山东卫视《纪录片工作室》栏目编导李娟所需要的。

    在场的村干部说;“这些年来,还没有听到过他唱的歌,你们一来,他真的是高兴了。”

    他居然断断续续地连续唱了五六首歌。

    此时,“关爱老兵”志愿者于斌老师一边谱曲,一边录音;高树贞则掏出了纸和笔,一边听一边记歌词——

    《送哥哥上前线》:

    小哥哥上前线,小妹妹也喜欢。送上一双新鞋子,哥哥你就行军穿。
    小哥哥上前线,小妹妹我喜欢。送上一条新毛巾,哥哥你就抹抹脸。
    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众位姊妹们,我勇敢打胜仗呀,啊呀,谢谢你们的心啊,依格呀呼嗨……
    小哥哥上前线,小妹妹心喜欢,送上一件新棉袄,哥哥你就把身暖。
    小哥哥上前线,小妹妹把心担。送上妹妹一颗心,盼哥早日把家还。

    《壮行歌》:

    今年是1939年,抗战的胜利又近了一年。
    我们两整年的英勇抗战得到了更大的教训与经验,困苦的战斗还等在前面。
    我们两整年的英勇抗战得到了更大的教训与经验,困苦的战斗还等在前面。
    我们不动摇 ,不妥协,更不悲观。
    精诚团结,坚持抗战,扩大游击,全面动员。
    (喊口号:驱除日寇出中国!)
    独立自由的新中国一定要实现!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重温红色记忆,继承先烈遗志(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重温红色记忆,继承先烈遗志(组图)
·特稿:抗战胜利前夕倒下的英雄——记胡继亭烈士
·特稿:河北师大汇华学院举行“传承革命精神·红色之旅”暑期实践(组图)
·特稿:集为中华屹立鞠躬尽瘁的周恩来挽联
·特稿:西南石油大学暑期实践队赴陈毅故里调研(组图)
·特稿:访延安旧址 扬红色精神——河南工业大学“采红”暑期社会实践团(组图)
·特稿:宝鸡市旅游团赴两当兵变纪念馆参观学习(组图)
·特稿:天水供销系统职工参观两当兵变纪念馆(组图)
·特稿:徽县广场健身队员参观两当兵变纪念馆(组图)
·特稿:宝鸡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赴两当兵变纪念馆开展“三严三实”活动(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青州抗战访谈录——采访抗战老兵冯保杰打捞沉没声音
樊光湘:青州抗战访谈录——采访抗战老兵冯保杰打捞
特稿:青州抗战访谈录——采访抗战老兵冯保杰打捞沉
朱玉兰、娄冠汝:重温红色记忆,继承先烈遗志(组图
特稿:重温红色记忆,继承先烈遗志(组图)
抗战胜利前夕倒下的英雄——记胡继亭烈士
王全兵:抗战胜利前夕倒下的英雄——记胡继亭烈士
特稿:抗战胜利前夕倒下的英雄——记胡继亭烈士
谢烨:河北师大汇华学院举行“传承革命精神·红色之
特稿:河北师大汇华学院举行“传承革命精神·红色之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语录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