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浙江温州2015年7月21日电(黄凌浙)7月17日上午温州医科大学“行走中的红色青春”泰顺暑期实践队队员身着红军服来到革命老区——泗溪重走“红军路”。据悉,该镇地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浙边境革命活动的中心地带,这里发生过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通过“红军路”我们可以寻找到刘英、粟裕、叶飞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身影。
走进红军山洞医院
作为未来的年轻医生,这里所带给队员们的震撼远比想象的更加强烈。3把剪刀、1把钳子、1只旧药箱,这就是当时医院所有的医疗设备,而一个阴暗潮湿的小山洞则成为了30多名重伤员的安置点。你可以想象会有多少伤员会因为得不到有效的救治而牺牲,而这更引起了我们深层次的思考,到底是什么能让他们在此种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反抗?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奋不顾身,抛头颅洒热血?
参观中共浙南特委成立旧址
八间破落的小木屋,这就是我们来到此处脑海中浮现的第一想法。但正是在这里,中共闽浙边省委委员阮英平与刘英会合,讨论通过了成立中共浙南特委决定。也正是在这里,数年时间召开了大大小小多次共产党干部会议,制定了多项足以影响浙南革命现况的重大决策,逃过了国名党的数次围剿。那么,我们又更加疑惑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管条件如何艰苦,依然坚守不后退?
寻访“活着的教科书”
实践队此次红军路的终点是老红军翁维渺的家,1945年参兵的他今年已是89岁高龄,但只要一说起当年参军时的情况,他依然记忆深刻,并能为我们的队员娓娓道来。队员们也被他所讲述的故事所吸引,自发地汇聚到老人身旁,并就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老人也会对此一一耐心回答。当我们问及参军的原因时,不由勾起了他旧时的回忆,重重地说出了“痛恨”两个字眼,同时眼眶里顿时湿润了。而“痛恨”着两个字也让队员们恍然大悟,之前的所有疑问仿佛得到了解答。若不是没有选择,谁又会愿意时时与死亡作伴;若不是痛恨被压迫,又怎会一步不退。最后,老人一句话结束了我们此次的拜访:“你们有如今这么幸福的生活,应当感谢党”。
没有面对面的对话,就不会有深刻的体会,没有心与心的交流,就不会有情感的交汇。我们当今的幸福生活,除党的努力外,还应该感谢那些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民族脊梁”——红军战士。
|